从北京回乡不久,浙江苍南县国土资源局公务员林继排在相继接到几家媒体的采访电话后,猛然意识到:自己可能“红”了。5月16日、17日,林继排先后为北京邮电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方工业大学等三高校的30多名师生颁发了超5万的“奖德金”。这笔钱来自他以个人名义设立的“道德基金”,用以奖励道德品质突出的高校师生。“奖德金”总额超过百万。(5月20日《新京报》)
一个53岁仍然在一线的公务员,却设立百万金额的“奖德金”,于是舆论开启的是质疑声超过赞誉声的模式。其实,这并不难理解。因为人们并不知道,林继排口中的“年收入五万多”到底是不是真实的信息,尽管,他信誓旦旦地说“钱来路正”也“不怕查”。其实,人们之所以质疑声音超过赞誉的声音,并非只是对个体的林继排的质疑,而是其背后整个公务员体系的质疑。
从中国实行公务员制度至今,仍旧没有完善的公开机制,将公务员的所有工资待遇等细节公之于众。而正是这样的不公开制度,悄然滋生了质疑的土壤。换句话说,如果公务员待遇能够像自由市场上的企业那样透明的话,在哪个级别上就会有多高的待遇,每个人都能够心知肚明。那么,当像林继排这样的人设立“奖德金”的时候,人们就可以衡量这些资金来源的正当性与否了。如果有资金支撑,人们就不再质疑;如果没有适当的资金支撑,人们当然有理由质疑。且这样的质疑也是有道理的,面对着一个巨大的黑洞,根本不清楚其中的真实情况,人们焉有不质疑的道理?
假设林继排不是公务员,只是一个商人,当他设立“奖德金”的时候,即使金额超过百万,质疑的声音也会不多。因为人们会选择相信,商人的金钱都是通过自己的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赚取的。如果说有质疑的话,至多也就是质疑作秀和炒作吧!所以,相同金额的“奖德金”,只要身份不同,结果也会是不同的。尤其是涉及到公务员这个身份的时候,人们质疑声音中,指向的乃是公务员尤其是官员的财产公开制度。而这条路,似乎也会成为一条必然的选择。否则,像林继排这样的事件,原本是一件好事,为了鼓励高校学生道德向上,却遭遇这么多的质疑。
我们当然会相信,林继排本人的百万“奖德金”是自己合法的收入来源,无论是妻子的生意收入,还是自己的技术专利。这些都可以说明。但,这样的说明岂不是又有些多余吗?试想,如果每个进入到公务员系统的人,都有着一个相对透明的公示渠道,让所有人都能够看到自己的工资和待遇,当成为官员的时候,也能够公布自己的财产。这样,人们的质疑也就会减少甚至像对待商人的态度那样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