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天府评论:读懂首破1.4万亿斤背后的“粮仓密码”

http://www.scol.com.cn(2024-12-17 10:04:23)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林霜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李红军
作者:李红军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手机访问
  国家统计局12月13日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4130亿斤,比上年增加221.8亿斤,增长1.6%,在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的基础上,首次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

  仓廪实,天下安。民以食为天。202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1.4万亿斤,在连续9年稳定于1.3万亿斤以上的卓越基础上,首次跨越1.4万亿斤的新台阶。这一里程碑式的成就,彰显出我国粮食安全根基的坚实稳固,背后是科技兴农、种子振兴计划以及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多方面协同发力的强劲支撑。

  智慧农业方兴未艾,科技兴农无疑是推动粮食增产的关键引擎。在当今时代,农业领域的科技创新日新月异,从精准农业技术的广泛应用到农业机械化、智能化水平的大幅提升,都为粮食生产注入了强大动力。无人机巡田能够精准监测作物生长状况、病虫害信息,及时为农户提供预警与应对方案;智能灌溉系统根据土壤墒情与作物需水规律,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既节约成本又保障作物生长需求。农业科技的进步,让粮食生产从传统的“靠天吃饭”逐步向“知天而作”转变,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与抗风险能力,为粮食产量的稳步攀升奠定了坚实基础。

  优良品种助力中国粮仓更丰盈。种子作为农业的“芯片”,是粮食生产的关键,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种子振兴计划的深入实施,为我国粮食增产丰收提供了核心保障。我国高度重视种业发展,持续加大科研投入,培育出一大批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这些优良种子在广袤田野上生根发芽,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与增产潜力。例如,超级杂交水稻品种不断刷新单产纪录,小麦新品种在抗倒伏、抗病虫以及产量提升方面取得显著突破。种业的振兴,不仅确保了我国粮食生产的自主性与稳定性,更为在有限的耕地资源上实现粮食产量的大幅增长提供了可能。

  夯实粮食生产根基,高标准农田建设则是打造粮食高产稳产“基石”的关键举措。通过大规模开展土地平整、灌溉与排水设施完善、田间道路修筑以及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等工程建设,高标准农田有效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截至2023年年底,我国已经建成高标准农田10亿亩以上。在高标准农田里,土地集中连片、设施配套完备,便于大型农业机械作业,极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同时,良好的水利设施能够有效应对旱涝灾害,保障农作物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生长。一块块高标准农田,如同一个个稳固的 “粮食生产车间”,为粮食产量的持续增长筑牢了根基,增强了我国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让农民能够在更稳定、更高效的生产环境中耕耘收获。

  强农惠农政策加持,进一步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今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1.4万亿斤以上,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持续发力也功不可没。农业补贴、最低收购价保护等政策,充分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农业保险政策的不断完善,为农民种粮提供了风险保障,让他们能够放心投入生产。政策与科技、种子、农田建设等多方面因素相互配合、协同作用,共同汇聚成推动我国粮食产量稳步增长的强大合力。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粮食总产量突破1.4万亿斤,这一沉甸甸的数字背后,是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稳步推进的生动体现,是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扎实落地的有力见证。然而,我们也应清醒认识到,保障粮食安全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未来仍需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不断推进种子振兴计划,进一步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与管护机制,确保我国粮仓始终充实,为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与战略支撑。

  编辑:牛霄
  校对:徐登林
  责编:邓强
相关评论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