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联系邮箱:scolpl@163.com
天府评论>>川观智库>>正文

川观智库资讯丨智能体让AI从“技术要素”升级为“经济形态”

http://www.scol.com.cn  (2025-07-01 17:20:26)  来源:四川在线  编辑:牛霄
作者:徐也晴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川观智库研究员 徐也晴

日前举办的“夏季达沃斯论坛”期间,360集团创始人周鸿指出,当前人工智能发展已经进入下半场,智能体(AI Agent)成为主角,这个技术正推动人工智能从“会说话”向“能干活”跨越。这也就意味着,智能体不仅代表着技术迭代,更将重塑整个产业经济形态。

很多业内人士都秉持着相似的观点,2025年是“智能体元年”。在此基础之上,阿里云智能集团研究中心主任安琳给出了一个判断,他认为智能体的本质突破在于实现了AI从被动响应到主动执行的跨越,从而催生出全新的智能体经济形态,包括新AI技术、新商业模式、新协作主体和新组织关系。智能体兴起使得AI具备自动完成任务的能力,可以解决之前高成本、高价值的复杂商业问题。没有智能体之前,AI应用的商业模式是“卖工具”,即AI是一种“技术要素”;有了智能体后,AI应用的商业模式是“卖AI完成的工作成果”,这时候,AI成为了经济协作的主体。

当智能体让AI成为组织的一员后,也对组织提出新挑战。组织的任务从以前“管理人类员工共同完成工作”,变成要“协调人类和AI员工共同完成工作”,这也会重塑组织的形态和管理方式。安琳表示,AI应用的很多困难并非源于模型能力等AI技术供给的不足,而是因为所在组织的流程逻辑、角色体系、协作网络等,没有及时进化形成与AI智能相匹配的运作机制。

而当智能体与人共同构成了创造和交换经济价值的协作网络时,AI也就完成了从技术要素到经济引擎的质变。

然而,理想与现实之间仍存在显著差距。分析机构Gartner高级首席分析师费天祺表示,智能体确实提高了生产力,但目前市场上对于智能体的期待和现实仍有较大差距,尚未出现广度和深度较好的通用智能体。这也导致企业在部署相关技术时仍存顾虑。IBM商业价值研究院的一项调研数据显示,尽管受访企业普遍认可智能体的优势,但数据安全(49%)、信任问题(46%)和人才短缺(42%)是阻碍其组织部署该技术的三大主要障碍。

无独有偶。中国信通院人工智能所联合发布的《智能体技术和应用研究报告(2025年)》也显示,当前智能体发展处于初级阶段,发展中仍面临一定的困难与挑战。比如在应用场景方面,高价值、个性化的智能体应用场景挖掘不深,应用生态存在碎片化问题;在安全治理方面,智能体在应用过程中隐私安全面临多重风险,标准规范仍不健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