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评论员 余姝满
7月3日,成都遭遇大暴雨;7月4日早晨,雨后成都一往如常。早起的上班族、晨跑的市民、热闹的早餐摊……城市快速恢复背后是高效应急、有序处置、运转协调。
正是一连串的“连夜行动”,守护着城市的正常运行。道桥抢险队伍火速出击,争分夺秒巡查排险;交警顶风冒雨,全力疏导交通,为市民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市政工作人员紧急赶往现场进行抽水作业;城管队员、环卫工人即时清扫残留的淤泥、落叶及杂物……全方位的合力,共同搭建起一张高效协同的城市运行保障网,坚实地撑起了整座城市的安稳和秩序。
刚刚进入7月,“七下八上”未至,但成都多雨模式已经开启。防汛减灾是对一座城市的“压力测试”,考验应急处置的担当,也检验防患于未然的能力。“连夜行动”用速度应对风雨,体现快速应急的效率,这种“反应”建立在平时准备充足、常态化管理之上。如果临到头才想办法,怕只会手忙脚乱。
防汛减灾事关群众安危,责任重大,来不得半点马虎,要“连夜行动”也要“未雨绸缪”,这个经验不能丢,这根弦还得绷紧。成都降雨“超长待机”,各级各部门只有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把各项应对工作准备得更充足、更周全一些,尽可能覆盖更多盲区,把强降雨带来的危害降到最低,公众的安全感才会更多一些,也才能在风雨中守护好每个生命的安全,确保城市的平稳和安澜。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