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联系邮箱:scolpl@163.com
天府评论>>地评线>>正文

【地评线】天府评论:做到“三个用好”,构建坚实防汛抗旱防线

http://www.scol.com.cn  (2025-07-03 14:16:15)  来源:四川在线  编辑:林霜
作者:向秋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7月1日起,我国全面进入主汛期。据预测,今年7—8月,全国总体呈现“北涝南旱”格局,北方洪涝偏重,局地暴雨洪涝事件多发重发,有较强台风北上影响北方地区,灾害风险偏高。黄河中下游、淮河流域沂沭泗水系、海河流域漳卫河子牙河大清河永定河、松辽流域辽河浑太河和松花江吉林段等可能发生洪水。有4至5个台风可能登陆或明显影响我国。长江流域中游洞庭湖鄱阳湖水系、浙江钱塘江和福建闽江、新疆中北部等可能出现阶段性干旱。

防汛抗旱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关系粮食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国家安全,是天大的事。要清醒认识洪涝干旱灾害形势的异常性严峻性,坚决克服麻痹松懈思想,强化风险意识、底线思维,提早准备、积极应对、全力防范,筑牢防汛抗旱安全网。

用好预报预警。预报预警本质是灾害防御的“前哨站”,是科学决策、有效避险、减少损失的重要前提。及时、准确的预报预警,能提前预知暴雨、洪水、干旱的到来,为启动应急预案、调度抢险力量、准备救灾物资、预泄水库腾库容、提前转移危险区群众等争取到极其宝贵的时间,最大程度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没有及时、准确的预报预警,防汛抗旱工作就容易陷入被动,效果将大打折扣。要密切监测雨情、水情、旱情和台风等变化趋势,提高预测预报预警精准度、实效性,特别是提升对极端天气的预测预报预警能力,加密气象、海洋、水旱、地质等灾害的监测站点布设,开展防汛抗旱联合会商,研判汛情旱情发展态势,及时部署安排重点地区防汛抗旱工作。多渠道、多形式发布预警响应和安全提示信息,建立健全直达风险区群众、施工人员、游客的预警“叫应”机制,强化“预警—处置—反馈”闭环管理,加强跟踪调度,确保相关责任人有“叫”有“应”有“为”。

用好基础设施。江河湖泊堤坝、水库、涵闸、泵站、河道工程等基础设施,具有洪水来临时蓄水、滞水、泄水、排水和干旱时供水的重要功能,是防灾减灾救灾体系的“筋骨”。打好防汛抗旱主动仗,一方面,要夯实水旱灾害防御基础。平时要完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加强防洪设施建设,提高防洪排涝能力,加强河道治理和堤防加固,以确保河流畅通和堤防稳固。坚持旱涝同防同治,根据抗旱需要,提前储备、科学调度抗旱水资源,实施大江大河大湖和骨干水工程抗旱应急水量调度,全力发挥抗旱减灾效益。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基础设施的功能作用。强化河道、堤防、水库、闸泵、蓄滞洪区等流域水工程统一联合调度,系统运用“拦、分、蓄、滞、排”措施,最大程度发挥防洪减灾效益。强化水库巡查防守,坚决防止水库垮坝、重要堤防溃决而导致群死群伤事件的发生。加强堤防巡查防守,针对重要保护对象堤防、重大险情堤段、险工险段和超警幅度大堤段,预置巡查人员、技术专家、抢险力量,做到抢早、抢小、抢住。

用好人力资源。防汛抗旱,人力资源扮演着无可替代的核心角色。加强防汛抗旱应急队伍建设,锻造专业救援力量。围绕典型灾害案例和极端天气风险,组织开展防汛抗旱演练,凝聚全民防汛抗旱合力。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面对灾情险情,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冲锋在前,发挥主心骨和贴心人作用,用责任与行动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党员干部的排头兵,领导干部既要优化决策,科学研判汛情旱情形势,做好应急准备,也要做好表率,到灾情最严重、抢险最困难、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加强现场调度指挥,确保工作有力有序开展。受灾地区党员干部必须立足自身岗位,坚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以铁的纪律、严的作风确保防汛抗旱救灾抢险工作万无一失。

防汛抗旱工作的重要性不容小觑。要时刻绷紧防汛抗旱这根弦,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旱、抢大险、救大灾,从最严峻、最极限的情况出发,扎实做好防汛抗旱减灾各项工作,全力构建坚实的防汛抗旱防线。

编辑:牛霄 校对:曾沧海 责编:邓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