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长”出来的形式主义

http://www.scol.com.cn(2021-10-27 8:37:29)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段官敬
作者:段官敬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生态治理有河长、林长、湖长,小区治理有楼栋长、单元长、网格长,乡村治理有里长、组长、队长...在基层治理中,“长”制能够细化治理单元、分解工作责任、明确任务到人,以“微治理”撬动基层治理的大杠杆,从而打通治理末梢的“任督二脉”,畅通治理最后一米的神经系统,确保基层治理整体联动、局部优化、功能提升。可以说,“长”制度的确是基层治理的重要抓手和关键一招。基层治理覆盖面广、任务繁杂、矛盾多样,设“长”定岗、分解压力、整合力量,推动各类资源集聚在基层,才能实现区域统筹、各方参与、共建共育的治理格局。

  事实上,要看到不少“长”出来的治理形式主义,让各种“长”成为挂牌行动、文件材料和制度上墙,实际上并没有发挥有效作用,甚至只是一“长”了之、毫无下文。要么沦为“长”在路边的牌子、要么沉睡在材料档案、要么变成重复累赘。不乏个别地方和单位把“长”当作推动工作、贯彻落实的“万能钥匙”,凡遇工作不假思索,设“长”现行;遇到难题不细研究,定“长”定岗,不管人岗是否匹配,不管难题能否破解,以“长”不变应万变,让“长”成为抓工作、促发展、推落实的“万金油”。

  可想而知,如此一“长”了之、以“长”应之,无非就是“长”出来的治理形式主义,根子里还是“长”制度治理依赖症、不正工作作风的驱使。说到底,“长”出来的治理形式主义,缺乏担当精神、丢失实干品质。对基层治理不做调研、不搞研究,对真正的核心问题推诿扯皮,对下步的谋划打算把握不准,形成某种路径依赖和惯性思维,把设“长”当作“干”了、把责任分解了当成任务完成了。如此,越“长”越多、问题积压、积重难返,只能“长”上加“长”、此消彼“长”、又“长”又“长”,造成无“长”难办事、非“长”不成事。

  所以说,形式主义会传染,一旦沾身浸体,就会患上软骨病、思想滑坡、精神萎靡,被“长”出来的形式主义所裹挟、所迷惑,自认为工作抓得实、事事“长”得好。实际上,无非就是挂了个名、按了个号、上了个牌,工作究竟干了多少、问题到底解决了几个、群众获得感有多少,不去管不去问、更不敢面对、不会扪心自问。归根结底,不管是任何形式主义,不管多么高超的“形式艺术”,是骡子是马、是李逵还是李鬼,就得看是否实实在在破难解题、是否真真正正造福群众、是否干净利索推动发展。

  常说,形式主义表现在下面,根子在上面。把“长”出来的形式主义“按”下去,得从根子上下工夫。首先,上级领导和部门要减少靠“长”考核的导向,别事事求设“长”、非“长”不成事,给基层地方造成“长”等于“好”的错误观念。再次,坚持设“长”设“岗”同识“绩”考“效”结合,切实让什么“长”有什么“绩”匹配、让多大“长”干多大“事”衔接,以考核指挥棒识准知“长”,倒逼和压缩“长”的形式主义空间。(段官敬)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