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银行”并非实在的教育实践

http://www.scol.com.cn(2021-5-8 8:19:09)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严奇
作者:严奇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近日,“如何看待老师开设分数银行”话题引发热议。据媒体报道,5月6日内蒙古通辽某中学老师的“分数银行”正式“开业”。试卷成绩如果临近整分,可以借分凑整,借多少分不仅要还,有的还需“还利息”,借分太多的可以分期还。老师表示,希望通过这种方式鼓励学生,提高学习信心,同时做一个诚信的人。

  俗话说:“有借有还,再借不难。”借分凑整,看上去能使卷面成绩更好看一些。而且,分数对大多数学生而言都十分重要,倘若学生们心甘情愿“还分”,取舍之间诚信意识、自律意识自然有所增长。由此来看,开设“分数银行”的初衷似乎并不坏。然而,对此话题网友们却也褒贬不一。“分数银行”可能将考试复杂化了。

  到了中学阶段,学生有自主分辨借还行为的能力。借出来提升的分数,只能提升一时的快感,既骗不过自己,比不过同学,也瞒不过家长。客观上,不利于学生认清自己的学习水平,盲目自信、盲目乐观心态有所滋生。一分之差,造成同学之间成绩距离拉大,也不利于促进班级和谐的关系。

  当前的主流价值观念,强调“学生少借贷”。学生今天可以“借分”,明天就可以“借钱”。缺乏全面的借还道德观,学生借取1分2份,如同在网贷服务中借贷1百2百,易在无意间被忽视。不是所有的孩子都会为了“还分”而努力学习。长此以往,一分一分累积,只会形成庞大的负担,催化出“破罐子破摔”的消极心态,背信危机由此凸显。

  更需要关注的是,借分还分的关系一旦确定,师生之间的关系难免产生变化,由评判者与被评判者之间的关系,转变为借方与贷方之间的关系。中学生也有攀比心态,我们不知道会不会有学生为了多借1分,刻意接近或者讨好老师。师生关系不单纯,对双方来说都不是好事。

  说到底,考试就该实事求是,有多少分数就多少分数,鼓励不应该建立在弱化分数价值的基础上。同时,也没必要夸大“分数银行”的诚信教育效果。“分数银行”只是看起来很美。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