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教于乐的考古文创打开“历史的盲盒”

http://www.scol.com.cn(2020-12-5 9:41:31)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严奇
作者:严奇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最近,一家博物馆的文创产品火了,有网友发帖讲述了自己盲盒开箱的经历,用小铲子小刷子捣鼓半天,最后“铲”出了两个“宝贝”,原来开盲盒也能玩出考古的快乐!(中国新闻网12月5日)

  据报道,这款由河南博物院推出的考古盲盒名为“失传的宝物”。一眼看上去,就像是一个“土坨坨”,可设计者们却提取了河南各个历史文化名城的土质,把“宝物”包了起来。当玩家用配套的“考古工具”,把土一块块铲开时,就会看到青铜器、元宝、铜佛等各色文物仿制品,感受到十足的考古乐趣。

  盲盒之所以“好玩”,正因为满足了消费者追求惊喜感的消费心理。过去的盲盒产品,开盒体验仅限于从接过盒子到打开盒子的短短数秒,许多玩家大呼“不过瘾”。可考古盲盒却将体验周期延长,让乐趣倍增,其中填充的则是考古工作中文物发掘过程,这与体验经济时代的核心实质也不禁相融。

  近年来,盲盒经济走俏,根据天猫发布的《95后玩家剁手力榜单》显示,仅在天猫平台上,每年就有近20万消费者平均花费2万元集盲盒。过去,总有观点认为,购买“盲盒”是在“割韭菜”“收智商税”,“盲盒+文创”却不然。博物院打上盲盒经济的快车,对文创行业的发展来说,无疑是一件好事。

  前段时间,湖南留守女孩钟芳蓉报考北大考古系,被一些网友酸为“傻孩子,没钱途!”,一时间引发热议。从中不难看出,社会中一些人对考古工作心存贬低、轻视的刻板印象。考古事业需要“正名”,需要更多年轻了解和喜欢。只有让考古工作走进年轻人的语境,才能让考古事业“后继有人”,考古盲盒无疑是一类有趣的媒介。

  与其说考古盲盒贩卖的是文创产品,不如说兜售的是新奇玩法,盲盒玩家能从中感受到耐心挖掘文物的精致感。反过来试想,我们的考古工作者,在挖掘文物的过程中,不正是“打开历史盲盒”的过程吗?考古工作并不枯燥乏味,考古工作也能与新潮接轨,关键在于通过何种形式宣传。

  考古盲盒之所以走红,因为结合了“开盒”与“考古”两种玩法体验。其他博物院文创产品也可以借鉴同样的思维,将文物发掘、制作、保存等等过程内藏在“盲盒玩法”当中,例如“扎染+盲盒”“刺绣+盲盒”等等,只要玩法新颖、独具特色,势必能走进年轻人的视野,引发年轻人对历史文化的关注。

  考古也可以新颖,盲盒也可以“有文化”,考古盲盒让考古充满了“惊喜感”。(作者系天府评论新闻观察员)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