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得多”考题之“杠”该如何纾解?

http://www.scol.com.cn(2019-4-11 10:02:42)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许朝军
作者:许朝军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杭州一位爸爸在朋友圈发布了上一年级儿子嘟嘟的课堂作业。作业题目是:今年小天10岁,哥哥的年龄比他大得多,哥哥可能是多少岁?答案有四个:60岁;18岁;12岁;9岁。嘟嘟小朋友选了60岁,却被判错。正确答案是18岁。针对这道题很多父母都表示无法理解,家长、老师甚至是医疗界都对此各执一词。(《钱江晚报》4月10日)

  一道简单的数学题,却让家长、老师甚至是社会人士“杠”在一起,各执一词互不相让,这确实让人感到惊讶。

  面对“比10岁大得多”的选择,标准答案是18岁,因为这是小学里关于“比大小”的教学内容,重点是考查一年级学生对日常生活场景中一些常用的模糊概念的理解,如“大得多”,“小得多”,“大一些”,“小一些”等等。按照这个说法,那么比10岁弟弟大得多的哥哥年龄显然是18岁,而60岁则是“大得太多”了,而且也与现实中弟弟和哥哥年龄之间平均系数不大相称。但在家长看来,从纯粹比较意义上而言,“80岁比10岁大得多”更有说服力,个别家长还专门从现代医学确实存在实例的角度证明哥弟存在几十岁年龄差异的真实性。面对这些争执,“大得多”之“杠”确实让很多人也无法裁判。

  “大得多”虽然仅仅是一道小学一年级数学题,但“杠起来”背后的较真态度也无法让人质疑和反驳。也许在家长看来,如果不较真那么对于孩子而言容易导致“规则被破坏”和“陷入标准答案成长误区”的不良后果,而在教师等看来,此举过分较真则容易导致对类似类型题目解答孩子无所适从并且明显属于超出孩子成长接受度的的吹毛求疵。事实上,如果从“一道题”的角度而言,如此“杠”在“大得多”上,确实有些过于较真和失却教育理性,但从教育必须对成长负责的角度而言,对“大得多”的“杠”也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值得理解的地方。同时,“杠起来”的缘由不是空穴来风的现实,也从一个侧面折射了教育教学相关题目设计环节的粗糙和缺乏科学理性。因此,如果从对孩子成长认真负责地考虑,“大得多”之“杠”不仅仅是一种较真和质疑,更是对教育教学必须审慎和科学的提醒与警示。很明显,即便是出于教育引导孩子学习“比大小”,最起码也应该设计最科学的题目,而不是出现似是而非且存在争议的模棱两可式题目。同时,“大得多”之“杠”出现后,医疗界提出质疑确实有现实实例支撑的情况,也提醒我们在设计教育教学环节的各类题目时,更要充分考虑科技和社会发展现实,才不至于出现尴尬的“杠疑”。

  但从另一个侧面而言,教育从来都是人性化的过程,更是一个充满教育艺术魅力的给力成长过程,个性的培养和品质素养的锻造乃是其根本育人目的,所谓的标准化答案显然与这种人性化的教育原则不相称。虽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离不开标准化答案和严谨有加的各类考试题目,但这些都是工具和载体以及学习的辅助,而不是根本。同时,教育教学只有越来越好的结果,而没有绝对标准的模式和套路,所以,如果过分地较真教育教学的每个环节,恐怕最终只会掉入“标准化”的窠臼而非人性化充满爱与善意的成长引导。面对“大得多”之“杠”,事实上家长和教师应该有比“杠”更充满智慧的教育引导之路和焦虑纾解之道。比如家长和学校、教师应该充分针对“大得多”之“杠”进行沟通,了解题目背后的教育善意,而不回避其瑕疵和短板,这样家长完全可以有意识地将“大得多”不同答案的原因善意地进行解释,并对标准答案的合理性讲解给孩子。同时,家长应该积极协助老师改进题目设计,避免出现“比10岁大得多到底是18岁还是60岁”之“杠”出现。

  总之,一味偏执地陷入“大得多”之“杠”,其实仅仅具备较真价值而了无教育意义,这些还是值得家长和学校以及老师充分警觉和深思的。
相关评论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