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蜀道,寻觅蜀地悠长诗韵传承之路

http://www.scol.com.cn(2024-8-9 9:09:59)  四川在线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郑志浩
作者:郑志浩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专访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周啸天

  千秋蜀道,诗意贯穿其中。李白传世经典《蜀道难》中“难于上青天”的感叹,从未使天下文人墨客望而生畏、裹足不前。

  王勃、高适、岑参、杜甫、白居易、元稹、陆游等诗人在蜀道行旅途中留下的诗文熠熠生辉。他们途经栈道、关隘、驿站,聆听河水拍岸、杜鹃啼鸣、猿猴长啸,领悟独特山川与历史遗存,迸发出对于人生、社会、国家的感怀,由此形成的“蜀道文学”,以写景状物的独特性、抒情言志的深刻性成为别样的文学景观。

  7月8日,在蜀道研究成果发布暨专家学者蜀道行活动上,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周啸天接受了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的专访。他以李白的《蜀道难》为原点,将“蜀道文学”的脉络娓娓道来。蜀道上生发的所思所感,不仅带领今人重新走进诗人行旅的内心世界,也成为了解蜀地文化的一座宝库。

  一首传世经典

  “谪仙人”横空出世,《蜀道难》千古绝唱

  谈起以蜀道为主题的文学创作,无论是普通读者还是从事文学研究的专家学者,李白的《蜀道难》都是不可绕过的经典名作。

  周啸天介绍,《蜀道难》原本是一个乐府古题,古辞多属五言,篇章较短,不算特别出彩,但李白此篇洋洋洒洒,大放异彩。当时的高官、知名诗人贺知章还没读完《蜀道难》就连连称赞,称李白为“谪仙人”。

  “《蜀道难》写的是由秦入蜀,即从长安到成都这一段的川陕蜀道,其中有亲身经历的部分,也加入了诗人的想象。《蜀道难》是结合了经验性、知识性和兴趣性的写作,被《河岳英灵集》的编者、同时代诗家殷璠称为‘奇之又奇’。”周啸天说道。

  李白的这一经典之作,既歌咏壮丽河山,又关注现实,充满积极入世的浪漫主义精神。“在作品深层意义的解读中,有人解读为表现仕途的艰难,这种解释自有其合理性。但《蜀道难》的主题思想并不局限于此,还可以读到更深的意蕴。”周啸天话锋一转,紧接着说到“盛世危言”这一主题。

  周啸天认为,以李白之胸怀抱负,这首诗虽然写作于安史之乱以前,却未必没有“先天下忧”的意味。“诗中的毒蛇猛兽显然还有一层喻义,就是现实政治中的野心家。”周啸天进一步认为,李白预感到唐王朝的繁荣之中,已经潜伏着深刻的危机,于是有一种不祥的政治预感,诗里面写“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就是警示,像蜀地这样的地方,一定要防止野心家趁乱割据。

  一道文学景观

  “自古诗人例到蜀”,奇绝蜀道成就诗路

  “蜀拥才人宾至如归荣锦里,禹平水土川流不息向夔门”,在成都东安湖畔的东安阁,正门入口处悬挂有周啸天撰写的一副楹联。“上联写的是请进来,下联写的是走出去。自古以来,众多文人墨客在入蜀和出蜀的道路上,一边行走一边创作,形成了文化交融的奇观,促进了中华文化的繁荣。”周啸天解释。

  从初唐四杰,到高适、岑参,从杜甫到元稹,从白居易到刘禹锡,从温庭筠、薛能到李商隐、杜牧,再到宋代的陆游等,无论是探寻奇景、贬谪流放、躲避战乱还是宦游行旅,他们的目的地是蜀地。清朝的四川才子李调元更是留下“自古诗人例到蜀”的名句。

  正如李白发出的感叹,“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蜀道如此险峻,一众诗人为何不辞辛苦行走蜀道?“首先,从西汉文翁治蜀以来,蜀地重视教化,文风颇盛,对知识分子有比较强的吸引力。”周啸天解释,从汉代以来,蜀地就是孕育文学佳作的宝地,汉赋四大家,蜀人司马相如、王褒、扬雄占其三;唐代的李白、陈子昂等人创作的诗歌也是离不开天府之国的滋养;北宋词鼻祖《花间集》和花间派,也出现在成都。

  并且,蜀道以奇、绝、险等特点著称,文人途经山川、古迹、关隘、驿站等地,感受难得一见的壮美景观,凭吊古迹,触景生情,情景交融,也能进一步激发文学灵感和创作欲望。

  一座文学富矿

  以蜀道为途,探秘历代文人精神世界

  蜀道上,剑门关屹立,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诸多重大历史事件现场。同一处历史现场,触发不同诗人的内心感怀。

  “惟天有设险,剑门天下壮”,杜甫迈过寒冬中的剑门关,不由得感叹剑门连绵的群山就像一个巨人伸出强壮的臂膀;岑参的思绪上溯三国时代,“刘氏昔颠覆,公孙曾败绩。始知德不修,恃此险何益”,感叹在国家统一的大趋势面前,这些天险也不足以抗拒;“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深感杀敌无望,陆游尚未从酒醉中完全清醒过来,留下了无可奈何的自嘲。

  这些文学银河中熠熠发光的群星接力创作,形成数量庞大、主题丰富的蜀道题咏。在周啸天看来,“蜀道文学”是一座文学富矿,诗作恰如一组环环相扣的钥匙,成为打开文人精神世界、还原时代思想特征的关键之处。

  剑门、猿啼、栈道、杜鹃等蜀道上的独特意象,成为文人精神世界中具有共鸣感的文化符号。诗人们围绕蜀道展开的创作,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反映了蜀道沿途的交通状况、自然风物特征,也记录了诗人行旅蜀道期间的所思所感与复杂内心世界,对研究蜀地文化及文学活动具有重要的价值。

  “我们在阅读过程中,最先接触到的是诗人感叹蜀道的艰难与人生路途的艰辛,这是一种非常自然的创作逻辑。”周啸天强调,要知人论世,要把作品放在相关时代的背景下去思考。“这些文学,往往呈现出苍凉悲壮的风格,背后更多是历史的思考。”

  周啸天认为,在“蜀道文学”中,“蜀道难”与“蜀道通”是对立统一的命题。“时代越和平,国家越统一,作家的创作就会倾向反映‘蜀道通’的一面;反之,诗人就会倾向于‘蜀道难’,以地理上的蜀道之难寄托忧国忧民的意识,创作中暗含警世恒言。”周啸天这样总结“蜀道文学”的整体趋势。

  “回到当下,现代人重新走蜀道,可能没有那么极端艰难的体验了。我们再读蜀道上的这些名篇佳作,除了审美的享受,当时文人的群体心态、人生感悟扑面而来,也为了解四川文学、了解中国文学开了一扇独特的窗口。”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