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合一思想的文化背景及当代生活意义

http://www.scol.com.cn(2024-7-29 9:37:17)  四川在线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詹石窗
作者:詹石窗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在面对环境污染和生态危机的当下,天人合一的思想为现代人类提供了解决问题的哲学基础和实践路径。它不仅仅是对自然和宇宙规律的认知,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价值追求,体现了中华民族与生俱来的智慧以及对和谐、平衡价值的追求

  “天人合一”的思想孕育与中国古代的农耕生活文化密切相关。农耕生活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根基之一,人们通过耕种、养殖等活动与自然环境密切接触,逐渐认识到自然规律的重要性,开始关注自然环境问题,并尝试顺应自然规律进行生产和生活。在这个过程中,天人合一概念逐渐形成和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哲学思想和价值观念。

  先民对天体运动的关注。观察天体运动、地理情状与季节变化,是古人生活中的大事。《论语·尧曰篇》说:“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其中的“历数”,就是历法。作为天体运行的时间轨迹记录,“历法”起源于先民对天文地理的观察。刘向《说苑》卷十八《辨物》说:“故夫天文地理,人情之效,存于心则圣智之府。是故古者圣王,既临天下,必变四时,定律历,考天文,揆时变,登灵台以望气氛。”文中的“灵台”是上古时期观星望气的天文台。《诗经》有《灵台》篇,描述了周文王通过建筑灵台、官民同乐的情景,从侧面反映了上古先民对天体运动的关注。

  从二十八星宿看先民对天体的认知。如果往前追溯,我们可以发现:先民对天体的关注由来已久。通过观察,先民们建立了天体空间的知识系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二十八星宿的符号表征。上世纪80年代,考古学家在河南濮阳西水坡遗址发现了一座仰韶文化墓葬(45号墓)。在墓主人骨架的左右两侧,陈列着用蚌壳摆塑的龙虎图案。在墓主北侧则布有蚌塑三角形图案,紧接着蚌塑三角图案的东侧横置两根人的胫骨。将此图案与湖北随州市擂鼓墩发现的曾侯乙墓中的龙虎阵仗相互对照,可以看出其惊人的相似之处。这应该是中国古代天体四方布列阵势图的一种表征,而位于北侧的三角形蚌塑加上人体胫骨则犹如北斗阵势。根据这个资料可知,最迟在公元前4100多年至4300年时期,中国先民已经有了天体星宿布列的初步认知。此后不断完善,形成了以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为符号表征的天文四象二十八星宿架构。按照刘向《说苑》卷十八《辨物》的说法,“宿”就是宫宿房舍的意思,日月五星在不同的时间点经过四方二十八星宿,这就像人居处于卧室,故有“宿”之称。这种以房宿比喻天体运动的法度,反映了先民以“天”为人的思考。

  伴随着二十八星宿天体系统的形成,中国先民发明了二十四节气。作为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二十四节气也是中国先民们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的结晶。先民们利用土圭实测日影长度,以日影最长者为冬至,而最短者则为夏至。冬夏以外的春秋两季中各有一天昼夜的时间长度平分,于是有春分与秋分。商朝之际,每年仅有“两至”与“两分”四个节气;到了周朝则将四个节气中间分段而成八个节气。秦汉之间,由八个节气发展为二十四节气。

  《周易》卦象符号背后蕴含的时空物候意识。从二十八星宿与二十四节气的角度深入看《周易》卦象,可以发现其中蕴藏着天人合一的思想奥秘。该书《乾》卦以龙为法象,谓初九潜龙勿用,九二见龙在田,九五飞龙在天,上九亢龙有悔,用九见群龙无首吉。《周易》还提到:“时乘六龙以御天。”按照闻一多先生《古典新义·璞堂杂识》的解释,《周易·乾卦》讲的“六龙”实际上就是二十八星宿之东方青龙。为了阐发这一点,闻一多旁征博引予以佐证。例如“九二见龙在田”,这与《史记·封禅书》之《正义》引《汉旧仪》“龙星右角为天田”之说正相合,说明《周易》六十四卦象背后具有二十八星宿天文系统的文化背景。不仅如此,卦象的推演与二十四节气也是对应的。《说文解字》解释“龙”的时候称:“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周易·乾卦》九五之爻所谓“飞龙在天”所对应的时节正是春分;而初九之爻所谓“或跃在渊”所对应的时节则是秋分。《周易》的卦象体系基于二十八星宿与二十四节气的天文历法模式,形成了天地人对应的“三才之道”。其“经卦”三爻,上爻代表天,下爻代表地,中爻代表人。演绎开来,由经卦三爻扩展为“别卦”六爻,上两爻代表天,下两爻代表地,中两爻代表人。由此可见,不论是三画卦还是六画卦,都贯彻着人以天地为生活环境的精神。

  天人合一与天人感应的交错关系。天人合一思想的形成发展,还与天人感应观念形成了交错复杂关系。感应之说,最早出自《周易·咸卦》之《彖》。其《彖传》说:“咸,感也;柔上而刚下,二气感应以相与。止而说,男下女。是以亨,利贞,取女吉也。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观其所感,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周易》以一阴爻和一阳爻为基本符号,两种符号重叠造就了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个经卦,代表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再由经卦重叠而形成六十四卦的符号系统,象征万物的发生、发展。其中的“刚柔”是揭示事物性质内涵的术语。“刚”即刚强,“柔”即柔顺。“刚”是阳性事物的基本属性,“柔”是阴性事物的基本属性。“柔上而刚下”,是就《咸》卦的符号构形而言的。《咸》卦之象,上兑下艮,兑表征少女,为阴为柔;艮表征少男,为阳为刚。一阴一阳,一男一女,能够相互吸引。引申开来,天地万物都能够感应而化生。圣人之所以为圣人就在于明了天下万物的感应道理,注重以诚恳的态度和慈济助困的行动感化人心,以此治理社会而使天下和谐平安。《周易》这种感应的思想到了汉代大儒董仲舒的春秋解释学中,就发展为天人感应的学说。

  天人合一的思想价值与现实意义。天人合一的内涵极为丰富。它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的核心,即对宇宙人生的深刻理解和自然法则的尊重。天人合一是生态文明理念的先驱,它强调在发展过程中要保护环境、顺应自然,这与当今推崇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不谋而合。在面对环境污染和生态危机的当下,天人合一的思想为现代人类提供了解决问题的哲学基础和实践路径。它不仅仅是对自然和宇宙规律的认知,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价值追求,体现了中华民族与生俱来的智慧以及对和谐、平衡价值的追求。其主张通过道德修养和顺应自然法则来实现个人修身、家庭和睦、国家治理和世界和平,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的文化支撑和道德指引。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之一,天人合一不仅深刻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发展,也为当代乃至未来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和实践指导。(作者系四川大学文科杰出教授)
相关评论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