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莫高魂 盛世家国情

http://www.scol.com.cn(2023-12-15 7:41:16)  四川在线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范良伟
作者:范良伟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电影《吾爱敦煌》以三代科研工作者在敦煌进行文物保护为切入点,深度展现了敦煌的壮美和千年历史的厚重,全面展示了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文化艺术瑰宝,为广大观众献上了一场盛大的视觉盛宴。走出影院,樊锦诗那句话还萦绕耳边:“我心归处是敦煌。上天赋予我们生命,活在这个世界上,应该为这个世界做点事。”

  真实记录与艺术创新

  了解敦煌,爱上敦煌,《吾爱敦煌》为观众打开了一扇“问道敦煌”的视窗。

  该片以常书鸿、段文杰、樊锦诗等人物为原型,大胆创新,以纪录加剧情的独特表达方式呈现,将曲折生动的艺术故事和真实场景纪录融为一体,展示了敦煌文物保护以及古老的敦煌如何迎接新时代的变迁,传递出“敦三代”文物守护者的家国情怀。

  道不尽的悲欢离合,诉不尽的喜怒哀乐,樊锦诗的一生就是生命的传奇。1963年到2023年,樊锦诗从北大考古专业毕业后,“服从分配”来到敦煌,在戈壁滩上守护莫高窟整整60年。

  从北京到敦煌,从文艺青年到职业学者,从恋爱少女到强势母亲,从普通员工到团队领导,她情系敦煌苦中作乐,生动诠释了我们“择一事、爱一人、终一生”的人生意义。爱是什么?情归何处?樊锦诗用平凡而美丽的过往作了回答,不愧是名副其实的“敦煌女儿”。

  致敬几代敦煌守护者,是他们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对敦煌艺术文化的保护、研究和传承,才成就当下莫高窟的壮丽奇景,也为当下人们如何实现人生价值传递出满屏的正能量。

  该片的动人之处是对文化、人性、灵魂的追求。家庭与爱情,美丽而深情,像樊锦诗这样一位女性,她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最深沉的情感表达,温暖了人心,赢得了观众认可。正如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颁奖词这样评价她:“一腔爱,一洞画,一场文化苦旅,从青春到白发。”

  数字敦煌与莫高精神

  大美敦煌,平凡英雄。留住千年敦煌,传承历史文脉,毫无疑问成为中华儿女的共识。

  作为国内第一部聚焦“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的人生故事,和“时代楷模”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利用群体影像的电影故事片,该片自始至终呈现出一种家国情、一种民族魂。

  敦煌莫高窟有近1700年历史,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敦煌研究院成立70多年来,常书鸿、段文杰、樊锦诗等学者实干笃行,研究敦煌、保护敦煌,从青春到中年再到老年,把一生奉献给敦煌。莫高精神是什么?就是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

  穿越千年时光,探寻爱与美的永恒,影片以樊锦诗的视角切入,将世界瑰宝敦煌搬上大银幕,通过光影领略莫高窟的魅力,感受大西北厚重的历史文化。这是光影的魔力,也是中国精神的体现。

  为全人类共享莫高窟文化遗产,樊锦诗团队心系敦煌,用使命、责任和担当将敦煌莫高窟带入现代化、数字化时代的新辉煌,在时间的河流中实现人生的价值。

  家国情怀和光影美学

  千年莫高魂,盛世敦煌情。爱国与爱家,永远是新时代的主旋律;用光影美学再现家国情怀,永远是影视工作者的不懈追求。将专业性、纪实性、故事性相结合,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相统一,是这部影片的目标和努力方向。

  影片力求让历史影像与当下实景相融合,使观众更直观、更真实地感受到敦煌的魅力。这种记录加故事叙事风格,既是对电影艺术的创新,也是对敦煌文化的诠释。

  影片的最大亮点是,部分场景特邀樊锦诗和敦煌研究院众多专家学者真人出镜、本色出演。这样的影像记录,让莫高窟人物群体立体可感,让观众真实可信。

  人物环境的独特视野、人物性格的跌宕弧线、文物工作者与保护研究对象的物我相识相融,营造出真实厚重的历史文化氛围,呈现出电影美学无穷的魅力。当然,实地实景和部分加工模拟场景的拍摄方式,也让该片亮色不少。

  讲好敦煌故事,弘扬敦煌文化,构建“数字敦煌”,点赞“敦煌女儿”,《吾爱敦煌》为观众上了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历史课。
相关评论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