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耀文学荣光 彰显文化自信

http://www.scol.com.cn(2023-12-15 7:38:09)  四川在线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
作者: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川观文学奖(2022年度)六大奖项授奖词  

  编者按

  12月9日,川观文学奖(2022年度)颁奖典礼隆重举行,会上颁发了特别荣誉奖、小说奖、非虚构奖、散文奖、诗歌奖、“西岭雪”文艺评论奖六大类奖项。这些作家和作品为什么能获得川观文学奖(2022年度)?有什么特点?代表着怎样的文学观和文学视角?川观新闻文艺评论频道、人文频道和四川日报《天府周末》特刊发川观文学奖(2022年度)评委会对获奖作家和作品的授奖词,以飨读者。

  特别荣誉奖授奖词

  张新泉

  在诗的王国里,张新泉是笔耕不辍的耕耘者。纵是满头白发,依旧诗心不老,从骨子里散发出的刚强之气充溢于文字间。翻开张新泉的作品,可以读到深情与深沉,但从来不感伤。凭借一以贯之的硬汉风范,张新泉不断拓展着现代汉语诗歌的审美向度与思想深度,融汇成一把锋利的好刀、一股奔流的野水,以及一个刚毅执着的诗人形象。有鉴于此,授予张新泉川观文学奖(2022年度)特别荣誉奖。

  小说奖授奖词

  弋舟《德雷克海峡的800艘沉船》(短篇小说)

  弋舟的小说既能贴近生活的日常,又能翱翔于高远的天空。《德雷克海峡的800艘沉船》的写作灵感,来自一则在飞机上阅读到的新闻。但在弋舟这里,新闻从来不是讲故事的单纯素材。小说讲述了三个偶处于同一时空的人各不相同的人生状态,犹如一个三棱镜折射出的不同光线,照射出现实里丰富的人生维度,揭示出表象下隽永的意蕴。有鉴于此,授予弋舟《德雷克海峡的800艘沉船》川观文学奖(2022年度)小说奖。

  孙频《海边魔术师》(中篇小说)

  这是一个关于“寻找”的故事,看似简单,但孙频将人物与魔术关联在一起,让整部小说构筑在生发更多魔幻可能性的基础之上,呈现出童话故事的纯真。小说通过多重跨度里的魔法救赎与情感修复,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的深层关系进行了探幽。孙频也用自然的宽阔与荒寂抚慰人的受伤和失意,从而使冷隽的文字散发出持续的暖意。有鉴于此,授予孙频《海边魔术师》川观文学奖(2022年度)小说奖。

  潘向黎《兰亭惠》(短篇小说)

  一间老粤菜餐厅,一对上海夫妻,一个伤心的女孩……小说呈现的上海人在人情世故和婚姻生活上的考量最为缜密可感。文字优雅,于无声处,拂开貌似平静如常的表面,切入内心,情感深处,掀起了笔底波澜。如果说短篇小说保持并继续光大了这一文体的尊严体面,那么,潘向黎这篇小说就是最好的艺术说明。有鉴于此,授予潘向黎《兰亭惠》川观文学奖(2022年度)小说奖。

  李海洲《高手寂寞》(中篇小说)

  诗意的语言、跌宕的故事、精巧的构思、电影细节的手法,是这部作品的重要特点。诗人小说家,最擅长将诗意作为一种观察生活的方法,李海洲有自觉的结构意识,将哲学、禅意、人生、意外交织,揭示卑微却高贵、辽阔却温暖的人生。以诗意进入叙事文学,融入生命体验,李海洲在承载文学创作更为深厚的使命感的同时,也以凌厉畅达的语言回馈这个他所热爱的世界。有鉴于此,授予李海洲《高手寂寞》川观文学奖(2022年度)小说奖。

  骆平《无尽夏》(中篇小说)

  死亡,是小说创作的常见元素,但骆平却赋予了它更广阔的意义。在一次日常的接诊后,病人与医生、旧友与恋人、绝症与生死,小说临界故事的尺度分寸把握令人赞叹,淡淡的伤感和反思也为这篇有修养的小说注入了深度。作为一个“都市”题材写作高手,骆平最终关注的是生的意义,是对生命原初寻找后的人间清醒。有鉴于此,授予骆平《无尽夏》川观文学奖(2022年度)小说奖。

  非虚构奖授奖词

  季栋梁《西海固笔记》

  作为土生土长的西海固人,他深知这片土地上父老乡亲的迷茫与痛苦,也深知他们的奋斗与追求、梦想与希望。他以精准稳健的笔触,有温度、有厚度、有深度的“笔记体”独特视角,全景式、多方位抒写了西海固两千年的沧桑巨变,以及巨变背后的时代缩影和精神嬗变。既立足高远,又直抵人心,为读者奉献出了一部“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的典范之作”。有鉴于此,授予季栋梁《西海固笔记》川观文学奖(2022年度)非虚构奖。

  塞壬《日结工》

  塞壬以“平视”的姿态进入日结工的日常生活,也以“平视”的姿态进入写作。“平视”并非口号与概念,更是发自内心的认知与出发点,这无疑是对打工文学与底层写作的一次突围。她的写作并不聚焦于书写苦难,而是呈现普通人的真实生活状态,具有社会学和文学的双重价值。这种介于小说与报告文学之间的忽略文体意识的书写,更是非虚构写作在形式和内容上的一种突破。有鉴于此,授予塞壬《日结工》川观文学奖(2022年度)非虚构奖。

  范小青《家在古城》

  这是一部小说家的非虚构作品,也是一部“寻根”之作,满纸江南风,具有深切的现场感和人文关怀。范小青跳出传统、现代,以人与城的关系为基本线索,宏观着眼,微观落笔,在不同层面上呈现了苏州古城保护的多元景观。《家在古城》展现出强烈的文化自信,从中我们看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大的凝聚力、号召力和向心力,是一部讲述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典范之作。有鉴于此,授予范小青《家在古城》川观文学奖(2022年度)非虚构奖。

  范雨素《北漂们的日子》

  范雨素说:“写作就是为了大声说:我存在!”她和以她为代表的皮村文学小组成员既是普通劳动者,也是文学写作者。《北漂们的日子》风格真挚、朴素,展现了劳动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呈现出饱满的感情和厚重的质地。范雨素的写作,在千锤百炼之后浓缩了生活的经验和巨大的能量,为我们打开了一个真实又“令人惊异的世界”。有鉴于此,授予范雨素《北漂们的日子》川观文学奖(2022年度)非虚构奖。

  杨苡口述、余斌撰写《一百年,许多人,许多事:杨苡口述自传》

  时代呼啸而过,历史抽象板结,而根植于生命的记忆却鲜活如初,强韧地交织出过往岁月的历历情景。杨苡先生的口述自传,既是一位女性的成长史,也是一代知识分子的心灵史,一部个体见证下的百年中国史。从1919年走到今天,杨苡的人生百年,正是中国栉风沐雨、沧桑巨变的百年。时代与人生的淬炼,凝结为一代知识女性的天真与浪漫之歌。有鉴于此,授予杨苡口述、余斌撰写《一百年,许多人,许多事:杨苡口述自传》川观文学奖(2022年度)非虚构奖。

  散文奖授奖词

  李元胜《巴朗山的花与蝶》

  这是当代散文中不多见的“融合”:作者践行旅行文学和博物学传统,又融入追根究底、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以及富有诗意和情趣的遣词造句。文中灵动而富有生机的花草,不仅源于观察的细致和感受的独特,更来自对自然真趣和求知喜悦的不懈追求。这也说明,人属于自然,而审美活动先验地包含了“人在自然之中”这个前提。有鉴于此,授予李元胜《巴朗山的花与蝶》川观文学奖(2022年度)散文奖。

  庞惊涛《凡人之碑》

  大千世界,俯仰之间,皆是题材,作者显然深谙此道。古人云:“纳须弥于芥子。”本文亦在平凡人的遭遇中,解读一代中国人的质朴和良善,没有说教,只在平实的叙述中层层推进,令人回味悠长。作品通过有形之石碑、无形之口碑的比照,从柴米油盐之中辨析普通人的生活之思,喻“大道理”于“小故事”,留下了“碑刻”般的价值。有鉴于此,授予庞惊涛《凡人之碑》川观文学奖(2022年度)散文奖。

  王杰平《成都生活》

  古往今来,关于成都的文学书写可谓汗牛充栋,要想出新绝非易事。王杰平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很好地观察了公园、菜场等各种空间,把人的精神追求放置在简单的生活之中,寻求对烟火气和世俗感的呈现。作品细微着笔,白描写生,用几个独特的点,串联起成都生活的丰富韵味,浸透了深沉的生活情感,灵动鲜活又妙趣横生。有鉴于此,授予王杰平《成都生活》川观文学奖(2022年度)散文奖。

  李银昭《看雨》

  李银昭写雨,更写真挚动人的童年生活印记和乡村景象,以及时代洪流中那些无可奈何的消逝与叹惋。与走马观花的观光客不同,作者采取了局内人的视角,借用丰富的“地方性知识”,赋予乡村雨景无比生动的细节。在笔墨的流淌中,雨中的景致变幻多姿,空间感和画面感扑面而来,细致而深情。这是灵性的浇淋,是生命的流韵,是文字的潇洒。有鉴于此,授予李银昭《看雨》川观文学奖(2022年度)散文奖。

  周吉敏《半山记》

  自古以来,浙东山水及其文化积淀,就成为文人墨客寻幽访古、山水朝圣之所在。周吉敏的文字,一如此地自然人文,文气绵亘,古韵悠长。这里有历史,但历史自然地融入了如诗如画的风景之中;这里有哲理,而哲理也化进了人间烟火气里。作者描述细腻,感悟率真自然,手法节制而成熟,犹如“半山”之意象,一点一滴融入氤氲雾气之中。有鉴于此,授予周吉敏《半山记》川观文学奖(2022年度)散文奖。

  诗歌奖授奖词

  梁平《水经新注·嘉陵江》(组诗)

  梁平的作品以现代诗的结构、现代诗的节奏接续中国山水诗的传统。他以奔流不息的嘉陵江为线索,行吟于巴蜀大地的人文风物间,如一幅散点透视的中国画,伴着起伏的涛声,咏叹江与城的历史、古与今的对照,体现出诗人自成风格的语言策略、写作向度与精神谱系。有鉴于此,授予梁平《水经新注·嘉陵江》川观文学奖(2022年度)诗歌奖。

  李瑾《山河选章》(组诗)

  李瑾将他在中华大地的行思化为诗篇,以圆融的质感和精当的修辞为山川湖海、名胜古迹留下诗的见证。沉重的历史和辽阔的大地丝毫也没有压抑性灵的飞扬,智慧的妙悟激活了山河主题,留下别致的构思和表达。有鉴于此,授予李瑾《山河选章》川观文学奖(2022年度)诗歌奖。

  尚仲敏《尚仲敏的诗歌》(组诗)

  以诗人之眼观物,生活处处皆可成诗。尚仲敏从日常的生活场景中汲取诗歌创作的灵感,用口语写出当下生活的诗情和现实画面的诗眼,在平实、细腻的语言背后,是他对生活的赤子之心。有鉴于此,授予尚仲敏《尚仲敏的诗歌》川观文学奖(2022年度)诗歌奖。

  曹有云《高原物语》(组诗)

  藏狐、野牦牛、青稞、虫草……曹有云以系列短诗勾勒出青藏高原的丰富意象,微观的聚焦合而为高原的辽阔与深邃。以物观心,金子般的语言如同高原一样苍劲,鲜明的个人风格中蕴藏有强烈的力量感和独特感。有鉴于此,授予曹有云《高原物语》川观文学奖(2022年度)诗歌奖。

  凸凹《一条濯锦的江》(五首)

  凸凹以流经成都市区的锦江为脉络,淌过时间的河、淌过文化的河,直抵一座城市的精神内核。锦江的柔美多姿转化成了诗人的文字,区域的脉动在文字间跳跃伸张。他以简洁流畅的语言为成都的生活气与烟火气画像,带给人以平易近人又余韵悠长的审美体验。有鉴于此,授予凸凹《一条濯锦的江》川观文学奖(2022年度)诗歌奖。

  “西岭雪”文艺评论奖授奖词

  向云驹《向世界说出这条大河的名字——音乐诗剧〈大河〉(交响乐版)谈略》

  诗与音乐的相遇必然造就奇迹。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历史和心灵借由语言,被寄托在乐符之中。向云驹以中华文明史、世界文明史的开阔视野,以诗的方式走近音乐诗剧《大河》,感受和表达都“匹配”了原作的韵味,形成批评文体的独特建构。在有限的篇幅里,揭示问题意识和理论深度。有鉴于此,授予向云驹《向世界说出这条大河的名字——音乐诗剧〈大河〉(交响乐版)谈略》川观文学奖(2022年度)“西岭雪”文艺评论奖。

  朱丹枫《一个醒目的“门面”——散议〈云冈石窟的考古学研究〉的出版》

  面对一本抽象的学术专著,朱丹枫从对学术著作本身的质量与价值评论出发,最终指向当代学术界、出版界合力打造门面性精品图书的系列问题。文本架构宏大,观点纵横捭阖,展现出丰富的管理经验和开阔视野。有鉴于此,授予朱丹枫《一个醒目的“门面”——散议〈云冈石窟的考古学研究〉的出版》川观文学奖(2022年度)“西岭雪”文艺评论奖。

  周维东《地方的自觉——第十届四川文学奖文学理论评论奖作品综论》

  地方文学评论如何突围?周维东针对怎样让四川文学超越地域文学的范畴,呈现出在当代文学中的独特意义,创见性地提出“地方的自觉”路径,突破地方文学评论常有的态度和视野。把一篇综述上升到学术高度,理性中不乏感性,具有独特的学术思想价值。有鉴于此,授予周维东《地方的自觉——第十届四川文学奖文学理论评论奖作品综论》川观文学奖(2022年度)“西岭雪”文艺评论奖。

  林莉《人间烟火气中的真善美》

  电视剧《人世间》热播,林莉敏锐地以鲜明的问题意识开篇,从“真善美是衡量一切艺术作品的三个尺度”出发,以三个维度的专业和学术视角,与人间烟火交相说明,深入而精准地分析电视剧的内在纹理,回答了影视艺术对真善美的风尚引领问题。有鉴于此,授予林莉《人间烟火气中的真善美》川观文学奖(2022年度)“西岭雪”文艺评论奖。

  邓添天《踏破草鞋见妙处——从新旧两版〈草鞋县令〉品磨戏之道》

  邓添天以行内人的角度提出磨戏难题,对川剧《草鞋县令》新旧版本,从价值向度、内容聚焦、审美空间、表演创造等多个维度在磨戏后实现拔节生长进行比较,指出从旧版到新版的蝶变为磨戏蹚出切实可行的道路,是一篇充满机智的学术论文式戏剧评论。有鉴于此,授予邓添天《踏破草鞋见妙处——从新旧两版〈草鞋县令〉品磨戏之道》川观文学奖(2022年度)“西岭雪”文艺评论奖。

  本文撰文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肖姗姗 裴蕾 黄勇 余如波 成博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