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话川味巴蜀风情 唱念做打再现东坡

http://www.scol.com.cn(2023-11-24 8:51:44)  四川在线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林莉
作者:林莉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评川剧《梦回东坡》

  “梦回来路寻芳径,雪泥几处有鸿痕。”《梦回东坡》是一部以苏东坡生平为题材,以“雪泥鸿痕”散文化的戏剧手法创作的历史川剧作品。这部戏选取苏东坡在惠州造桥、黄州悟道、修建雪堂、壮赋赤壁、儋州化民等几个故事,再以他和王闰之的爱情故事穿插其中,将川剧和东坡文化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给观众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艺术盛宴。

  立体塑造,不一味拔高,人物形象鲜活。

  每个人物都会有自身的缺点和弱点,这些不完美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元素。人物塑造如果过分夸大优点或成功经历,就会使人物看起来不真实或不可信。

  《梦回东坡》中,朋友对苏轼的父母苏洵、苏程氏报喜不报忧,隐瞒了苏子瞻被诬陷、被贬黜的事实,苏轼知道后对父母坦诚,自己被拷打时没有坚守铮铮傲骨,而是选择全部“认罪”,还原了一个“非完人”的苏轼。

  《梦回东坡》中还有两个很有趣的生活细节:一是苏东坡与马正卿、杨世昌、潘大临三位好友想办法怎么才能瞒过夫人去喝酒,让我们看到一个有着人间烟火气的苏东坡;一是苏轼与曾经陷害过他的章惇对话海南岛的美食,看似多余的剧情,其实对人物的丰满度有很大帮助,直接展现了一个有血有肉、热爱生活的苏东坡,也间接展现了苏东坡的豁达与大度。

  高腔精湛,悲调抓人,唱腔韵味悠长。

  川剧高腔旋律变化多样,音调高亢激昂,具有强烈的表现力。剧中,扮演苏东坡的二度梅得主陈智林有大段高腔唱段,加上司鼓和帮腔的配合,把“一唱众和,其节以鼓”的高腔展现得淋漓尽致,每次都赢得了满堂喝彩。

  扮演苏东坡夫人王闰之的青年演员刘咏涵用音调低沉、凄苦婉转的悲声表现人物性格,使音乐和语言结合、节奏与韵律相合,准确地传达出王闰之这一角色与苏东坡生离死别的不舍。尤其是最后吟唱《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韵味悠长,回味无穷。

  川味浓郁,川话够味,念白叙事清晰。

  用川剧刻画四川历史名人,用家乡话讲苏东坡的故事。《梦回东坡》充分运用了川剧的表演特点,通过巴蜀方言的念白讲述故事情节,通过独特的咬字音韵刻画人物性格,展现角色的内心世界。

  四川方言念白通俗易懂,演员通过声音的起伏、速度的变化以及语气的转换,使念白生动有力,引人入胜。值得一提的是,该剧对苏东坡的诗词进行巧妙的引用和演绎,使观众在欣赏戏曲艺术的同时,也能领略到东坡的诗词之美。

  诙谐幽默的台词也是该剧的一大亮点。“哦嚯”“撇脱”“嘶声哇气地唱歌”“衣裳裤儿打得来焦湿”“到处麻麻杂杂黑咕隆咚”……塑造了一个个生动的人物形象,也使我们看到了川人独有的幽默特质和乐观精神。

  印象深刻的念白,应是剧中王闰之用四川方言写的一首看似文理不通的“诗”。初看感觉是对苏王二人日常家居生活的描写,后来当苏东坡再次吟诵这首“七月的一天”,已是王闰之逝后,才明白编剧的用心。陈智林的这段念白催人泪下,令人唏嘘。

  身法灵活,程式到位,做打有章有法。

  俗话说:“一站一立,表演之密。”川剧的做功是手、眼、身、步等功法的综合运用,是演员“三位一体”以身体为工具塑造人物的方式,要求演员要有较强的腰腿控制力和灵活性,在踢、抬、片、盖、控、蹲、弹、跳等方面都能灵活自如。

  陈智林身体力行,为了角色塑造的需要,不仅用心揣摩人物性格,更是用心设计每个场景下的手、眼、身、步等做功。例如,通过换髯口表现苏东坡的年龄时,弹须、理髯、甩髯口等动作一气呵成。

  打是戏曲形体动作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武术的舞蹈化,讲究的是“情不离技,技不离戏”。陈智林在剧中用悬空侧身翻、跳坐上桌等打戏表现了人物内心的复杂情感。

  在剧中饰演苏东坡姐姐“八娘”的00后演员李雨洁直言:“排练初期,得知我要在舞台上表演三米多长的水袖,压力特别大。”水袖翻转的身韵美体现在提、扬、抓、抛、卷、搭等技法,既表明了“八娘”鬼魂的身份,也把她焦急的心情通过舞蹈外化出来。通过老师们的悉心教导,舞台上李雨洁的水袖功可圈可点。

  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有扮演八个受伤老兵的老丑,性格善良、诙谐幽默,做打都有章有法,虽是配角,却也形象饱满,有滋有味。建议将老丑们的戏份加重,虽不似廉颇有“将军老矣”的感慨,也能让人生出川军的壮怀激烈。

  写意为主,虚实结合,舞美服道给力。

  《梦回东坡》的舞台设计以月为主题,既是对苏轼的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呼应,也是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点题。

  极简的景片既构成了传统戏剧舞台的出将入相,也建构了雪堂、赤壁。用原色竹子制作的桌椅道具、摈弃了繁复刺绣的服装,既是对苏东坡一家“数米而炊”境况的明示,也是对高高在上的苏子瞻变成了人格完善的苏东坡的暗示。

  遗憾的是,由灯光赋予的八个场景的月色与剧情走向关联度不高,也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中国色关联度不高。窃以为,可以采用中国传统色,如蓝色应为“山川黛”,黄色应为“稻裳金”,紫色应为“锦霞紫”,红色应为“绛珠红”……

  相信《梦回东坡》一定会为传统川剧注入新的活力,让我们在感受东坡文化魅力、川剧艺术魅力的同时,获得直面困难和挫折的勇气。
相关评论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