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的连续性为何居五大突出特性之首?

http://www.scol.com.cn(2023-11-6 9:23:12)  四川在线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任洁
作者:任洁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深刻阐述和概括了中华文明所具有的五个突出特性,即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可以说,唯有深刻认识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才能坚定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坚持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并为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共同难题提供出路。为帮助广大读者深刻理解五个突出特性,思想周刊特邀请专家学者解读阐释,敬请垂注。

  泱泱中华,历史悠久,文明博大。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6月2日召开的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高度凝练地概括了中华文明的五大突出特性,即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其中“连续性”居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的连续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这一论断揭示了“何以中国”的文明基因,阐明了“我们是谁,我们从何处来、到何处去”的价值认同和文化认同问题。我们需要追问,中华文明为何能够连续不断?中华文明的连续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中华文明的连续性为何居于五大突出特性之首?只有阐释清楚中华文明的突出连续性,才能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把古代中国、现代中国、未来中国贯通起来理解,才能更好地肩负起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新的文化使命。

  中华文明具有源远流长的连续性

  中华文明是世界古代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连续发展五千多年的文明。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在近6000年的人类历史上,出现过23个文明形态,但是在全世界只有中国的文化体系是长期延续发展而从未中断过的文化。西方哲学家罗素说:“自孔子以来,古埃及、巴比伦、波斯、马其顿,包括罗马帝国,都消亡了,但是中国却以持续的进化生存下来了。”中华文明之所以绵延5000多年不曾中断,主要得益于以下三个因素:

  独特的地理环境。人类的生存繁衍离不开所居住的山水、地理等自然条件。在人类文明起源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文明的塑造具有比较大的影响。中华民族的家园位于亚洲东部,四周的山脉、高原、森林、草原、戈壁、海洋等皆为天然屏障,形成一个相对闭合、独立的地理单元。借助于独立的地理单元,中华文明形成了内部结构复杂完整的体系,例如华北平原、西南山脉、江南水系与西北大漠。这既塑造了中华文明的多元性与统一性,又保护、传承了中华文明。

  儒家文明以国家形态存续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文化与价值观是国家和社会发展中具有深刻、持久影响力的重要因素。纵观中国古代国家治理,每个历史时期都有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维护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和政权的存续发展,达到稳定社会秩序、治国安邦的目的。汉武帝时期,汉朝经济发展,国力强盛,内需加强中央集权,外要击退匈奴威胁,亟须一种思想体系维护皇权专制的合法性和大一统的统治局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家传统的至尊统治地位。这种至尊地位使得儒家思想及其价值观成为古代中国治国理政最重要的思想来源。儒家传统不仅仅是一种哲学文化,还是一种政治文化。儒家文明的政治治理功能,是中华文明保持连续不中断的原因之一。

  多元一体的文明发展格局。中华民族各大文化区系在大致同步发展的前提下,不断组合和重组,形成在六大区系范围内涵盖为大致平衡又不平衡的多元一体的格局。多元一体的文明发展格局铸就了中国是多民族、多文化但大一统的国家,并夯实了中华文明代代相传的现实基础。

  中华文明的连续性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感叹,“罗马帝国灭亡后就再没有罗马,唐室覆亡以后,依然有中国,有宋有明有现代,还是如唐代般,一样是中国。这是中国历史最有价值、最堪研寻的一个大题目”。中华文明的突出连续性,可以从不同方面进行认识,其中以下几点比较重要:

  国土疆域的连续性。“中国”作为一个专有名词,其含义或概念来自上古时期在黄河流域获得统治地位的政权。秦汉之后,中央王朝的疆域在商、周二朝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发展。此后,随着王朝的更替、变化与发展,中央王朝统治的大致区域和疆土基本确定。其间,无论朝代如何更迭变化,或者即便是政权割据、军阀混战,但中国人的生存空间或者说中央王朝控制的关键、核心疆域范围,如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等,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疆域的相对固定性和连续性,有效避免了文明和文化的割裂与分野,这是中华文明延续发展的基础性条件。

  政治谱系的连续性。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自夏、商、周以下至清朝,政治实体衔接有序,后一个朝代都自称是前一个朝代的继承者,强调前朝何以失天下、本朝何以得天下,强调本朝和前朝所具有的联系。这种联系的叠加,形成一个一脉相承的政治谱系。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虽历尽艰辛磨难,但政治发展脉络清晰可循,文明传统历久弥新,具有突出的连续性。

  语言文字的连续性。语言文字是文明文化的承载、交流与传播的主要介质。自秦始皇统一六合,“书同文、车同轨”后,以汉语为主的语言文字体系就确立并延续了下来。中国的语言文字尽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特性特点,但这些差异主要表现在语音、词汇及专门术语上,语法结构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更重要的是,语言文字所有的变化都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发生的,后人可以沿着前人的解读读懂更早的典籍。从未中断的语言文字,是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的重要标志。

  文化传统的连续性。春秋战国时期,古代中国涌现出老子、孔子、庄子、孟子、墨子、韩非子等伟大思想家,他们提出的思想主张、价值观念塑造了中华文化传统,对后世的政治理念、人生哲学、社会伦理等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些思想精华不断汇聚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通过史书记载、文献传承、教育延续等各种方式代代相传、世世研习,成为中华文明连续发展的记录,使中华民族的共同记忆从未中断。

  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相生相成

  把中华文明的连续性置于五大突出特性的首位,表明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具有更为突出的重要性。

  中华文明的连续性与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相生相成。中华文明是革故鼎新、辉光日新的文明,静水深流与波澜壮阔交织。连续不是停滞、更不是僵化,而是以创新为支撑的历史进步过程;“向内凝聚”的统一性追求,是文明连续的前提,也是文明连续的结果;包容性是连续性的重要条件,越包容,就越是得到认同和维护,就越会绵延不断;和平、和睦、和谐是中华文明5000多年来一直传承的理念,和平性蕴含在连续发展的中华文明之中,渗透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中。

  中华文明的连续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具有突出的连续性的中华文明,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成就。新时代新征程,脚踏中华大地,传承中华文明,走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我们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赓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而不是消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是从中华大地长出来的现代化,不是照搬照抄其他国家的现代化;是文明更新的结果,不是文明断裂的产物。”面向未来,深刻把握中华文明具有的突出的连续性,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我们就一定能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注入不竭精神动力。

  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坚定了我们的文化自信。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坚持走自己的路,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坚定文化自信,必须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历经千难万险而不断复兴提供强大精神支撑。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筑牢了道路根基,打开了创新空间,巩固了文化主体性。坚定文化自信,必须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为民族复兴立根铸魂,为广大干部群众不断前进提供坚强思想保证。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