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机器写作谈不上是文学创作

http://www.scol.com.cn(2023-6-16 8:35:52)  四川在线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何平
作者:何平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编者按

  当前,AI(人工智能)技术正改变着我们的社会生活,也引发了对科技带来的挑战的反思。对文艺行业而言,AI技术究竟是“狼”还是“浪”?文学创作、文艺评论、音乐美术等是否会被AI替代?应该如何客观看待AI?当文学、艺术进入AI时代,可能会迎来哪些改变?面对AI的无限可能,如何高扬起属于人类的创造?针对这一热点话题,《天府周末》和川观新闻文艺评论频道持续进行报道,本期推出部分专家学者的思考性文章,以期对“AI来了 文艺何为”有更为深刻的认识和阐释,敬请垂注。

  AI参与需要人类高级思维和想象能力才能完成的文学、艺术及其他活动,在当下不断成为大众传媒的话题。一些对风潮敏感的研究者,将这些目前只是依靠大数据、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初级文学艺术行为,解读为AI写作正在取代人类文学。事实上,却不是如此。

  以小冰写诗为例。与文学界的热捧不同,小冰的开发者宋睿华认为:“人类在作诗的时候是非常奇妙的,是AI所不能企及的,因此,我们的空间还很大。”这里的“空间”应该是两个方面的:一是人类的写作及其他审美艺术的潜力;二是AI介入审美艺术等领域的前景。这两方面都有着辽阔的空间。

  普通人对AI的好奇乃至焦虑和恐惧,和科技进步,和人文社科研究者、大众传媒的宣传有着密切关系;另外一股力量,可能来自科幻文艺对未来世界的想象。这种想象,典型地体现在宇宙旅行和AI上,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当下的AI写作。

  至少目前的AI写作,最终的成品并不是自足的文学,只是技术辅助,而且只是初级的技术。

  GPT本质是一个语言模型,如同物理模型是用来理解和描述这个物理世界的本质一样,语言模型用来理解和描述语言的本质是什么。语言模型主要用来做两件事:一是对自然语言做理解,比如给出两个句子,语言模型会判断哪个句子更像自然语言、句子里面的词或短语的依赖关系是什么;二是对自然语言做预测,比如只给出一句话的前几个字,来预测后面的字是什么。

  从操作层面看,作家与模型的交互十分简单,只需要给定场景与人物关键词,AI就能自动生成几个段落供作家们选择。作家可在其基础上进行修改,AI将在经过修改的前文的基础上继续创作。如此往复,完成作家和AI的共同作品。

  如今,对AI来说,写作一些简单的财经新闻已不是难事,因为这些都是可以结构化处理的语句结构。不过,要涉及文学创作就是另一回事。如果从创作者的角度理解AI创作文本的不同阶段,最初的阶段是用统计学对语言要素进行排列组合,可创作出简单的诗歌;进阶到AI在网络文本数据集里,无监督地学习各种符合人类语法的规则和客观知识、去模拟人类的写作风格;可能更进一步的是,AI可从一个意象、一段话,生发出逻辑自洽、人物关系清晰、具有典型叙事结构的完整故事。

  所以,至少目前AI写作所提供的只是一种技术路径和文字组合的片段实验,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机器制造的文学。2021年9月与AI写作软件合作完成小说写作的作家王元,也持这种观点。

  介入其中的实践者是清醒的,聒噪的往往是旁观者。最初,王元对AI写作抱有厚望,希望最终的文本不是小冰的诗,而是完整的叙事单元。但实践成果证明,到目前为止,基于算法和语料的AI写作并不能独立完成文学文本,哪怕是小说中的局部片段,也不能完美地嵌入作家的叙事中。

  小冰诗歌的文学性,是诗歌文体本身暧昧模糊为阐释者带来了想象空间。换句话说,小冰诗歌的文学性,并不是小冰写出来的,而是阐释者说出来的。如果真要算文学成就,这个成就只能记在阐释者的名下。

  这不意味着世界范围内与AI写作相关的赛博格的广泛讨论和忧虑没有意义。相反,初级的AI写作已引发如此多的焦虑和恐惧,如果科幻文学所描绘的赛博空间有一天真正实现了,人类准备好了吗?(作者系著名评论家、鲁迅文学奖获得者)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