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苏轼的世界里——《朝苏记:行走在苏轼的世界里》述评

http://www.scol.com.cn(2023-4-7 9:54:48)  四川在线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刘俞廷
作者:刘俞廷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朝苏记:行走在苏轼的世界里》是于坚跟随苏轼行迹而写的一本随笔散文。

  于坚踏上苏轼曾经生活的城市,希望通过踏足苏轼曾踩过的土地来消弭千年时光的间隔,借此更贴近苏轼的生活和人生。如于坚在书中所说:“圣人不是从天而降的超凡绝世的不可见者,只可想象虚构的无形者,大地上总是可以找到一条路,直抵圣人出处。”

  这本书想要呈现的不同于一般著述中讲述著名历史人物时的宏大叙事或宏观视角,而是更关注古往今来中稀松日常的生活场景,一条河,一场雨,一碗菜。于坚遇到了,苏轼也曾遇到过。作者通过历史遗迹的犄角旮旯,感受与苏轼相关的蛛丝马迹。更是通过探寻苏轼人生的起落曲折,体味生活以及拷问自我:“再次思考,我们是谁,来自何处,要到哪里去。”

  这段朝苏之路并非按照苏轼人生轨迹一一追寻,而是从开封开始。开封是太平风流的北宋都城,年轻的苏轼在那座城市开启了蜚声天下的人生,也在那里遭遇了人生的重大转折。乌台诗案在苏轼人生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于坚围绕着乌台诗案,探寻其发生的前缘与后果,抽丝剥茧地呈现了苏轼的成长经历与性情志向,是如何领着他走向遭遇乌台诗案的命运。

  在于坚看来,当时的两党之争只是表象,实质是苏轼追求的“甚美”世界观与实用主义世界观的冲突。苏轼与王安石固然政见不一,但更批评王安石致使“文字之衰”,即使王安石本人的文字并不“衰”,而苏轼追求“止于至善”“达则兼济天下”。

  文化实用主义、本本主义兴起,诗性式微,苏轼试图力挽狂澜。然而,文政合一的形势,使苏轼的理想受到阻碍。如果苏轼不是生于对文化尊崇的时代,便不能在乌台诗案中保全性命。苏轼艺术化的生活,对人生的“不执”,与政治的“固执”“我执”始终相冲突,在新党失势后,苏轼认为新法“不可尽改”,便再次被贬黜。

  于坚抱着朝圣心情展开的旅程,必然会期待产生连接和感应,书中有很多古与今的连接。虽然当时的许多场景已不再,但也有可供寻访和联想之处,如开封铁塔依然矗立。在苏轼的出生地眉山,如修缮三苏祠墙壁依然延续着代代相承的黏合剂,而不使用水泥。三苏祠也如作者眼中看待苏轼一般,它不像世界上其他圣殿追求神圣庄严宏伟,而是茂林修竹、花繁叶茂,充满了世俗生活的气息,一墙之隔便是普通人家的日常生活。

  “我”与苏轼和苏轼留下的痕迹随时都在互动。在去岷江干流玻璃江的蟆颐山上,于坚遇到了白衣布鞋、飘然而至的道士。道士请他们上座,共饮百年茶砖,饮完茶,拱手而别。于坚想到了苏轼《后赤壁赋》中那位羽衣蹁跹,问他“赤壁之游乐乎”的道士,想到宋代时万物有灵的观念及其在今天的残留。相传蟆颐山上是苏洵求子的地方。苏轼父母墓地的守墓人说他是苏轼第一粉丝,天天都守着他。黄冈的苏学专家王林祥,自号赤壁山人,有时会站在赤壁后面的树林里吹箫,因为“苏东坡听得见的”。

  当于坚在杭州与其他诗人不期而遇,虽素昧平生但一见如故,玩赏游宴。想起在杭州时的苏轼,于坚感慨:“今日诗人之间的交往,差不多还是这样。”

  诗人与诗人,蜀人与蜀人的连接。作为诗人的于坚,有对诗的敏感细腻。乌台诗案后,苏轼被贬黄州、惠州与儋州等地,创作了大量流传千古的作品。被贬到不同地方时,苏轼除挖掘当地生活中的美好处,也尽力为民做实事。

  对苏轼的贬谪流放生活,不同于常见探讨中苏轼一路南行的艰难险阻,于坚反而认为“只不过是下野,归隐”。到了黄州的苏轼,反而摆脱了案牍劳形。等再贬惠州时,已经完全不在意了。因为没有人要改造苏轼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作为诗人的身份并没有改变,甚至创作出了更伟大的作品,同时依然被读者顶礼膜拜。

  作为四川人,于坚“四十多年来,朝拜苏轼的故乡一直是我的宿愿”。回到故乡,追慕从故土走出的圣人,并在朝苏之旅中见到那些同样喜爱和崇敬苏轼的人。

  除了感性的诗人视角,作为学者和古代文化的研究者,于坚对古典文化知识信手拈来。古代文人身份的变化、文学与政治的关系、文与道的互动、苏轼与友人的交际、律诗的发展变化与长短句的起源、苏轼对王阳明的影响,等等。书中引用了宋代的众多笔记、苏轼和其他诗人的诗文等文献记载,以及今人的学术研究成果,以期更多维地、细致地展现苏轼的生活、心态和后人对苏轼的景仰。行文中常夹叙夹议,谈论着诗人和文学,以及那些古老的旧梦。文辞深入浅出,并不做专门的学术考究。

  尽管这一趟朝圣之旅尽力挖掘跟苏轼相关的点滴,但此书依然尽量去展现一位热爱生活的可爱之人,他的日常生活,赏玩山水、呼朋唤友的活泼生动,遭遇困境的心态,抑或是尺牍中常见的“呵呵”……时光洪流凶猛庞大、势不可挡。文明发展一往无前,虽然无法重返苏轼诗文中的世界,但苏轼追求的尽善尽美,在今天依然深得人心。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