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剧《回家》:回归家园的圆梦故事

http://www.scol.com.cn(2022-12-30 9:08:43)  四川在线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唐浩源
作者:唐浩源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由四川广播电视台创作出品,获得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的广播剧《回家》,以中国特色生物的多样性保护、探索、发展历程作为创作出发点与落脚点,表现以顾教授、张志民、杨晓萱为代表的科研人员一代又一代攻坚克难展开接力,创新探索大熊猫野化放归自然、回归家园的圆梦故事。故事凸显了先进的野生动物保护认识:在自然条件下,濒危动物应该自如生活、存续发展,这不仅有关故事主角大熊猫的保护事业,更彰显了尊重自然、理解自然、遵循自然的绿色环保理念。

  《回家》把眼光投向保护生态、保护家园理念不断进步的故事。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指导下,剧中时刻可以听见竹林摇曳的背景音,附近居民也纷纷自愿加入大熊猫保护队伍,为改善大熊猫栖息地贡献一份力量,并通过这样的方式,开农家乐搞当地游,走上致富之路。

  故事的主线一直穿插着两代大熊猫科学家的纷争——什么时机才可以进行大熊猫野化放归,这不仅是几代人的心血所在,更是关于自然理念的讨论与更迭。顾教授不仅把从事大熊猫保护事业作为荣誉,更是把大熊猫视为自己的孩子一般,为它们能熟练滚泥巴防止蚂蝗侵扰、学会爬树躲避危险的自然天性行为恢复而雀跃,即使后面出现意外,心里除了担心弟子的安危,也生怕破坏了大熊猫的野外训练计划,体现了一代大熊猫科研工作者的奉献精神与伟大胸怀。

  广播剧最大的难点莫过于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听众在一句句不急不缓的台词中,很容易听了下句就忘了上句,使得对故事难以有整体把控和细致理解,仿佛什么都知道,但又听得迷迷瞪瞪的,抓不住头绪。

  所以,《回家》故事刚开始,创作者就通过韦东东、杨晓萱二人“先声夺人”,在树洞发现大熊猫幼崽。由于幼崽过于可爱,杨晓萱没忍住喜爱之情伸手去抱,被韦东东喝止,“大熊猫会因为幼崽夹杂人类气息而弃崽而去。”这一方面展示了韦东东经常深入野外,探索研究大熊猫,为人老练经验丰富,另一方面又让听众对杨晓萱有了更加直观清楚的认识,也为后文韦东东旁白肯定她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终究获得长足进步进行了情节铺垫。

  在《回家》中,除了村民的质朴四川话,以及扎根当地的两代大熊猫科学家的声音外,一直有来自台湾的杨晓萱的港台腔。这是广播剧创作者刻意为之,一方面因为她的声音极其方便辨认,让听者清晰知道故事的发展阶段与参与人物。另一方面,《回家》不仅仅是大熊猫回归自然,释放天性的“回家”,也因为剧中大陆与台湾地区科学家在大熊猫回归自然的合作研究中同心同行的浓厚情谊,让“回家”有了更丰富的内涵。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