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休”到“修”的思想升华——观川剧《草鞋县令》

http://www.scol.com.cn(2022-9-2 7:38:25)  四川在线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曾浩月
作者:曾浩月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江山社稷一叶舟,民意汤汤万古流。离微不二把心修,不负天地载魂舟。官自七品修,官休心不休……”

  6月15日,2022年全新升级打造的川剧《草鞋县令》在四川大剧院首演,7月在重庆参加中国川剧节,9月在天津参加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冲刺第十七届文华大奖。该剧由四川艺术职业学院、四川省川剧院联合演出,邀请导演查明哲及编剧杨椽、郑瑞林进行打磨提升,对人物思想的开掘、舞台表达的拓展、人物角色的塑造等方面都有重大提升。

  “人无三代富,官至七品休”,这句话是什邡当地的俗语,原本讲的是当官最多到七品则可休矣,体现着一种出世的人生态度。但在该剧中,除了“至七品休”,更要“官休心不休”。当官到了七品,才开始真正知道应该怎么为官,修养自己的官性,这既是一种入世的人生态度,更是对为官境界的一种提升。从“休”到“修”,是官员思想境界的提升,也是一个人人性人格的升华。

  那么如何体现“官至七品修”呢?开场纪大奎看到饥民如堵,他首先想到开仓放粮,“我们都是百姓养,碗里装的百姓粮。身上穿的百姓衣,当官就该为民想”,他是一名好官,一名全心为民的好官,但是他是站在官的角度上出发,思考应变之策,想的是作为一名好官他应该怎么样?但是随着故事的发展,他脱袍、脱靴,脱去一身枷锁,脱去为官束缚,回归一个真正的人,从人的本心出发,来面对高景观的罪民。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这是苏轼的名句,也可以说是纪大奎的人生格言。苏轼是一个超脱豁达之人。与其说是豁达,不如说是苏轼已经脱离“官”的境界,上升为“人”的境界。因为心里没有官,他被贬黄州可以开荒种田,被贬海南可以教书育人,他是作为“人”来面对自身的困苦。纪大奎在最后悟到了这一点,所以他果断脱靴,并脱口而出这句诗词,这也是纪大奎思想境界的升华。在这个基础上,提升版《草鞋县令》全新解构了为民请命的纪大奎人物形象。

  剧中“载魂之舟”是该剧的形象种子,是戏核,也是人物内心的升华。“载魂之舟”实指船棺。船棺是古代墓葬形式,以独木舟形的棺木为葬具而得名。舟楫是巴蜀先民赖以生存的生产生活工具,以舟楫为葬具,其意似在“以船为家”和“以水为家”,或意在“借舟回归”。该剧把“载魂之舟”作为戏核,与苏轼的“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思想内核相契合,是灵魂不灭、精神不朽的表达,是整个时代追求的人性理想。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警,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脱俗的人生理想。

  纪大奎在表演中从台下走到台上,结局时从台上走到台下,除了制造间离效果外,更是纪大奎人物从民到官,再从官深入民的思想认识的外化体现。

  一个好的官员都是在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成长起来的。人文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一个鲜明的特点,从周初的“敬德保民”,到孔子的“仁者爱人”、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的“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等,一直贯穿中国传统文化始终。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与传承,已经内化到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结构之中,成为承载中华民族传承发展至今的内在驱动力。

  纪大奎是一个优秀传统文化培养的、有良知的好官。他深受孔孟的影响,内心正直,一心为民。在处理饥民问题和高景观罪民问题的过程中,纪大奎为官的修行得到不断提升,最终在“脱袍”“脱靴”后实现了自我思想境界的升华,完成了质的提升。这种以民为本的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大众情怀,具有经世致用的文化精神,也拥有深厚的民族基因。这样的人物形象,是极具时代价值和意义的。

  除了纪大奎人物形象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基因外,该剧的舞美也参与创作之中,体现着中华传统文化。舞美的大幅水墨画,传统诗词以及舞台上的碑刻,无不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以碑刻为例,碑刻是重要的文献资料,是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记载了地方建制更替、社会变迁、民生风俗、教育发展、建筑修建等一手资料,内容包罗万象,几乎涵盖了古代和近代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堪称中国古代与近代史料,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导演将碑刻呈现在舞台上,从不同的舞台表达形式展现中华传统文化。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