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散彩映碧空——《川剧老艺术家口述史(梅花奖得主卷)》序

http://www.scol.com.cn(2022-8-12 11:07:55)  四川在线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朱丹枫
作者:朱丹枫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一切历史,都是人的创造史。有的人创造历史,有的人记录历史,记录历史的最后也被历史记录,如此循环往复,就沉淀下多姿多彩的文化形态,形成个性鲜明的文明纪事。这也许就是历史学的价值和乐趣吧。

  我早知道成都大学万平教授这些年一直在做川剧艺术家口述历史记录工作,也拜读了《川剧老艺术家口述史》诸卷,收获不少,感慨颇多。在这样一个喧嚣时代,能静下心来从事这样一份“冷门”事业,填补川剧历史记录的空白,着实让人敬佩。让我没有想到的是,他这么快又把焦点对准了川剧梅花奖获得者。要知道,至2015年第27届梅花奖,川渝两地共有24位川剧表演艺术家获此殊荣,其中除了晓艇、刘芸外,大都属于事业的当打之年。这么急急慌慌给他们做口述史,是不是有点操之过急?带着疑虑,认真读完《川剧老艺术家口述史(梅花奖得主卷)》,我一下释然了。也许,正是因为长期做川剧老艺术家的抢救性口述历史工作,才让万平教授深感川剧顶尖艺术家活态传承记录的重要性、紧迫性:他们不想因为任何意外,再留下难以弥补的遗憾!(事实上,已经有喻海燕、孙普协两位川剧梅花奖得主不幸离世,扼腕!悲痛!)这样的紧迫感,也正是身处巴蜀大地的文艺工作者,对守护传承川剧艺术的文化自觉和责任担当。其实,他们在记录历史,他们本身何尝不也是在创造历史呢?!从这个角度来说,川剧的传承保护,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只有社会方方面面齐抓共襄,才能让川剧这门古老的艺术在巴蜀大地上根深叶茂、遍地开花,形成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

  读《川剧老艺术家口述史(梅花奖得主卷)》实在是一件畅快的事。那一个个闪光的名字,一件件记忆犹新的往事,一桩桩百感交集的奇闻轶事,让我恍惚又回到了过去与大家欢聚一堂的快乐时光,胶片般闪回起受教于席明真、魏明伦、徐棻等先生,欣赏晓艇、左清飞、刘芸等老师精彩演出,与铁梅、智林、蔓莎等艺术家促膝长谈,同巧茹、玉梅和瑜斌分享2011年四川梅花奖“一炮三响”荣誉等难忘的点点滴滴。可是,待看到大家对川剧暂时面临困难的担忧,特别是读到谭继琼所在的重庆市三峡川剧艺术研究传承中心经历的生存困境,想到现在四川的市、县一级川剧发展前景还很不乐观,我又不禁有些黯然神伤,对工作期间没有为川剧振兴发展作出更多努力而深感遗憾。当然,尤使我振奋的,还是看到这些梅花奖得主们,这些当代川剧艺术的扛旗者们,他们对川剧炽热的爱始终如一,对川剧在中华乃至世界艺术殿堂中的独一无二的魅力坚定自信,即使常常面临人才缺乏、阵地萎缩、观众锐减、经济拮据等诸多困难,他们献身川剧、抢救川剧、振兴川剧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未一刻缺失,一有机会,马上想到的都是拍戏、演出、招学生、培养观众这些最要紧的事。我理解,夺得梅花奖固然是他们崇高的艺术追求,而促进川剧繁衍兴盛才真正是他们的命门!田蔓莎说“起码在我没死之前,川剧肯定不会灭”,80后吴熙诘问“如果我们80后这一代不能把川剧扛起来,以后要怎么去传承它呢?”也许,这样的勇毅在现实面前略显苦涩,但这不正是川剧历300年跌宕起伏而至今犹兴的密码吗?“坚守,就是新时代的民族英雄”,这正是川剧人初心使命最真实的写照!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40年前的1982年,中共四川省委发出“振兴川剧”号召,提出“抢救、继承、改革、发展”的方针,确立“树立长期任务的观点与制定近期奋斗目标相结合”的指导思想,制定“出人、出戏、赢得观众”原则,遵循“好戏广泛上演、千锤百炼、精益求精”的规律,达到“振兴川剧、务求实效”的目的。并在实践过程中陆续充实了一些配套政策与措施,从抢救传统艺术、培养造就艺术骨干队伍、举行全省调演促进剧目生产、建立振兴川剧实验基地和加强理论研究等方面加以推进。40年来,川渝广大川剧人筚路蓝缕,呕心沥血,共同造就了一批批精品力作享誉遐迩,一批批优秀演员脱颖而出,一批批优秀研究成果流被后世……振兴川剧的实践,体现出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这既是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集中体现出在实现文化现代性的过程中,面对时代发展的挑战、文化冲击与思想喧嚣,以川剧为代表的地方文化和地方文化人从自身强大的历史与深厚的传统出发,自觉做出的思考与因应;同时,振兴川剧的长期实践,不仅显示了巴蜀人民对自己文化的珍爱和地方领导所具有的长远文化眼光,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基于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自珍与自爱,从而有意识地把其当作一个战略性、复杂的系统工程来加以保护、发展、自适的长期实践,表明了我们在对待民族传统文化时所具有的自觉与自信,体现出一个时代、一个地域、一群文化人难能可贵的冷静与坚毅。

  入选本书的24位梅花奖得主,都是川剧发展一个时代或一个时期的标志性人物,都在关键领域、关键行当起了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大多数都还在为新时代川剧传承创新接续奋斗。历史会铭记他们,因为他们就是构成川剧历史最耀眼的明星。《川剧老艺术家口述史(梅花奖得主卷)》采用现场采访的方法,将他们的学艺经历、代表剧目、流派传承等,用“实录”的方式记录保存下来,对探讨川剧艺术发展创新历程,总结川剧艺术表演规律,提升川剧基础理论研究,促进川剧艺术传承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

  我们需要更多像万平教授一样有情怀、有担当的文化工作者,参与到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保护中来!我们有理由期待川剧与国运同兴,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相关评论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