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逸深邃 奥秘洞悉——赵依《物色》的启示

http://www.scol.com.cn(2022-4-8 10:45:48)  四川在线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李明泉
作者:李明泉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就文学艺术自身生长规律而言,我以为,从事文艺创作需要想象与才情、文学编辑需要睿智与眼光、文艺评论需要境界与专业。而三者兼具,确非易事,但赵依所显露出的独特才思才智才情,却是值得期待的。

  作为创作者,赵依的短篇小说《密林》和《风和日丽》发《中国作家》被《小说选刊》转载,《四季日料》获第四届华语青年作家短篇小说奖提名奖;作为编辑,她在《人民文学》《中国作家》杂志社编发过不少优秀作品;作为青年评论家,曾在《当代文坛》主持“青年观察”栏目。最近,她的第一本文学评论集《物色:文学的维度与标识》(四川人民出版社2022年1月)问世。这是她近十年研读和评说文学的心得。我觉得,赵依的文学经历和评论方式,能给青年评论家们不少有益启示。

  《物色》的“视界·现象”分析微小说、“90后”写作、长篇小说经典化、华文文学的移民体验、仙侠网络文学等当下文学热点问题,显示出异常敏锐的在场感和现实针对性;“视点·现场”是对金宇澄、阿来、罗伟章、梁平、周晓枫、陈毅达等作家作品的评论,具有细读文本、条分缕析的批评姿态和言说风格,显示出赵依对作品精细把握的特点;“视域·回望”是对曹植书信文、王弼玄学、《沧浪诗话》、《六一诗话》等中国古代诗学和美学思想的系统探讨,系赵依在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求学时的部分研究成果,从中可见她扎实的中国传统文化功底,这为她打通古今文论,寻找中国文脉源流及其演变奠定了坚实基础。

  由于经过文学专业训练,赵依对语言文字、语感情绪、语义符号的直觉体悟与人不同,她触及问题时,总是在语速畅快中,把自己的认知逻辑一气呵成,而在这一思想外化过程中,还时常透露出女性批评家的细腻,显露出作家的细节描写功夫,如她在评说“90后”的新媒体文学生活与传统迥异时,她说这些依赖新兴媒体技术的“90后”展示了新千年社会变革带来的一场持续发酵的青年事象——在全球化主流文化与各地本土文化相互交融的背景下,“90后”身体力行,重点阐释了“生活方式”“族群”“场景”等词语的新义项。“90后”一方面以某些多元复合的特定形式来建构自娱自乐与自我满足的文学生活,另一方面从中不断确认自己的独立意识和文化身份。她在观察“90后”时写道:我在搭乘地铁或公交,在机场候机或者飞行途中,身边总是挤满了拿着移动终端的人,他们基本上都是在打游戏或看电影,很少有人读书。现代科技或许让阅读更加轻便,但阅读人群并没有因此增多,阅读的深度反倒受此影响。电子书无法实现的是我们在阅读过程中将整个文本握在手里的事实所带来的感觉。她甚至写道,我们翻书时会用舌头舔着手指,读到某些特别的情节和氛围会咬紧手指和指甲。总之,汇集这些各式各样的注解、瑕疵、标记的这本书,在某个时空,会变成如同无价之宝的属于自己的手稿。而新媒介文化海量的生活符号,实用的知识信息,廉价的娱乐情绪营造了一种新的生活情调,日常生活的爽感美学体验代替了既成经典中的文学想象力。这些评论语言,没有足够的艺术想象和语言精细捕捉能力,是很难写得这么生动有趣耐读的。

  文学评论的专业性之于批评家来讲,就是深入批评对象的骨胳肌理和找准作品所显现或隐喻的意味意趣意蕴,可以说寻找意义,是批评家的基本职业素质和本职要求。赵依在评论作家作品时,以其编辑细读的职业习惯,不仅把作品的精义简明扼要地提炼出来,让读者明晓这部作品写的什么内容、作家想表达什么意思,还能准确体现出批评者的专业认知水准和诠释能力。如她用“执”(心生一种责任与操守)与“成”(致力于画面感及其真实性的建立)来概括阿来《云中记》的艺术特色;用“器”(人物洞悉的一切声音本身、讲述故事的“变声”、作家的声音这三重奏形式)与“道”(通过全方位的现实描写烘托出一种超现实的力量)来阐释罗伟章《声音史》的言-象-意,这种别具一格的解读,让人豁然开朗,令人浮想联翩。这种高度抽象提纯的评论把握方式,生动体现了作家作品与评论文本之间的丰富而单纯、单纯而丰富的思想互动、认知交感、意境共生的良性关系。正是这种对作品的切入,才体现出批评的价值所在,才显示出批评的专业精神。

  真正有思想内涵和美学价值的文艺评论,是离不开学术联想的。这种学术联想,既是一种思维方式,也是一种评论方法,它拓宽了评论思维视野,在针对特定评论对象时,作古今中外作家作品以及艺术哲学思想的自由腾挪或比照比较,置于更为宏阔的审美坐标系中予以分析判断,使评论思想、批评语境更加富有力量和厚实宽广,把对一部作品的评论延展至对整个文学世界的认识与思考。这种评论的写作,需要广博的知识结构和灵巧的联想能力。赵依的《物色》自觉运用这种写作手法,在不经意中将古今中外熔铸于一炉,使其评论具有飘逸而深邃的意味。如她论微小说的“大与小”论及中国传统文化的“道”统,引用马歇尔·伯曼曾以马克思《共产党宣言》中的“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来阐释现代性的基本特征。在论《云中记》时,她讨论了先秦灾害神话、魏晋唐宋灾害诗歌、元明清灾害小说以及世界“毁灭传说”的灾难主题,把阿来小说置于更为广阔的背景之中予以评价,使得评论的视野变得广大而集中了。她的《文学现象随感十五题》,每题文字很短,却是站在当代文学发展潮头、根植人类生命主题的角度来观察和有感而发的。她谈军旅文学联想到古代战争文学和《荷马史诗》《伊利亚特》,期待新时代军旅作家置身强军兴军的现场;她谈悬疑推理文学时,与中国古代公案文学、欧美侦探小说、日本社会派推理小说相比照,期待当代悬疑推理小说能实现审美意蕴、伦理价值和终极意义。她谈儿童文学,简述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儿童文学观,谈格林兄弟、安徒生童话和卡尔维诺给我们带来的启示,认为更多对人类具有普遍意义的事物及其所预留出的包容性和不确定性,还有待儿童文学作家去进一步接受和创造。

  读赵依的评论集,可见她具有比较系统而完整的文学史、文艺理论修养,这是难能可贵的。由于当代文学艺术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内容和复杂人物形象,不可能不涉及经济、政治、社会、生态、民族、地域等众多学科领域,欲深入精到地评析这些作品,无疑需要相应多学科的知识储备和融会贯通。这对年轻的赵依来说,也是一种攀援新阶梯的机遇与挑战。
相关评论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