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不去,但也要回去——读吴佳骏散文集《小魂灵》

http://www.scol.com.cn(2022-1-21 8:12:37)  四川日报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何小竹
作者:何小竹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打开北岳文艺出版社最近为吴佳骏出版的散文集《小魂灵》,看目录,很特别,每篇散文的标题都是两个字,如:河船,山路,晨雾,草垛,北风……再读这些标题下的每篇文章,我明白了,吴佳骏写作这部书的用意,是想为自己曾经的乡村写一部传记,而所用的形式,类似于一部词典。

  这些用作标题的两个字的词语,每个词语都可看作是一个诗的意象,这也导致整部书的叙述语言乃至叙述结构均带有一种诗化的特质。由此而言,这部书又像是吴佳骏为自己曾经的乡村书写的一部个人史诗。

  从标题这些词语就可看出,这部书涵盖了乡村生活的方方面面。有过乡村生活经验的人,读起来倍感亲切。如果说有些许的陌生,那也是吴佳骏诗化的语言导致的,这种诗化的语言无疑是他个人情感的体现,也是他对过往乡村的主观感受和记忆。

  我没问过吴佳骏书中的乡村是哪里。从地理风貌、民风民俗和人物的言行举止看,我猜测书中的乡村是离我的老家重庆东南部的山区不远的地方,也许就是万州一带。这也是我感觉读起来很亲切的原因。跟吴佳骏一样,我的童年也是跟随做乡村教师的母亲在乡村度过的。我至今觉得,一个人能够在童年的时候生活在乡村,与从一出生就生活在城市的孩子,其人生经验是大不一样的。比如审美的养成,这种从小就直接地面对大自然,感受大自然中的各种气象,是仅仅靠读唐诗这种间接的感受替代不了的。带着这种经验和感受再进入城市生活,在看待事物上,似乎也比城里长大的孩子多了一个感应的维度。从新文化运动开始,中国的多数作家都是从乡村来到城市的。即使到了新时期,中国的文学,尤其小说,描述乡村的依然占据主流,这其中与作家的出生,与作家的童年生活不无关系。真正的城市文学是到了2000年之后,新一代的作家,即“80后”作家成长起来,才逐渐成为一种现象和潮流。但是,在中国,基于乡村而展开的文学想象,将依然是中国文学不可替代的属性。

  所以,读完《小魂灵》这整部书,不得不说,它又像是一部关于乡村、乡土的挽歌。吴佳骏写的其实是一个已经回不去的故乡,一种对逝去生活的追忆,带有一些惆怅和惋惜,有的地方还不乏伤痛。这样的情愫,作为读者的我是完全感应到了的。

  让故乡远去,让乡村巨变的,不仅仅是现代化。还有很复杂的因素参与到这种流逝和变化之中。也不仅仅只有乡村,县城以上的城市也概莫能外,一切变化都那么快,让人想站下来回望一下都来不及。而事实是,也没多少人能够站下来,或想要站下来回望过去。向前看成为一种无形的推力,哪怕前路并不明朗。吴佳骏能在这种集体茫然前行的路途中站下来,写作《小魂灵》,以回述往事,回望故土的方式,收拾和观照当下的心情(也可以说是魂灵),即是无奈的选择,但无奈中又透出一股不妥协的孤傲。
相关评论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