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英雄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的交相辉映

http://www.scol.com.cn(2021-10-15 9:54:51)  四川在线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海维清
作者:海维清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作为革命历史题材的民族舞剧,舞剧《骑兵》为观众呈现了一部编排构思巧妙,叙事逻辑清晰,民族风格浓郁,舞段动感豪迈,艺术张力十足,形象鲜活生动,气壮山河的草原轻骑英雄群像,极好地做到了革命英雄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互交融、交相辉映的符号表意。

  一、革命英雄主义的动觉符号表达

  该剧伊始,纱幕后骑兵战士在茫茫草原上立马横刀,策马跃动的动觉形象便由远及近,跃入眼帘,构成初步的英雄符号印象。在之后《男儿归》与《战马情》两幕中,编导将潇洒骁勇的蒙古族爱国青年朝鲁、桀骜不驯的烈马尕腊并置于舞台,以非常写实的手法呈现蒙古族马背生活中套马、驯马的生活场景。

  在其后《英雄泪》一幕中,编导在舞台时空内将骑兵战士置于炮火硝烟的残酷厮杀中,直到他们一个个义无反顾、前赴后继地高高跃起,努力将生命永远定格在亮剑冲锋的最后一瞬。这一个个鲜活的动觉符号形象传达出一种崇高感,一种英雄主义的悲壮之美。

  二、革命浪漫主义的舞蹈符号再编码

  剧中,珊丹与朝鲁两人第一次相遇时,穿插在舞台后区执镰刀割牧草的牧民,在牧场上挤奶、劳作的妇女,奔腾的马群……勾勒出一幅田园牧歌的美好景象。甚至烈马尕腊在温柔端庄的珊丹面前,也变得乖巧、聪慧,帖耳俯首,通灵人性……传统马舞的“人格化”再编码,赋予舞台一种革命浪漫主义的画意与诗情静静流淌。

  珊丹与朝鲁的爱情,是贯穿本剧始终的一条明线,二人在舞剧中几大段爱情双人舞,并非传统蒙古族风格舞蹈,但又不同于芭蕾双人舞,经过民族化的再编码,勾描出一对相互爱慕的蒙古族青年,在惺惺相惜中,以家国情怀为担当,舍小爱成大爱,勇于奉献与牺牲的革命浪漫主义情怀。

  剧中革命浪漫主义手法的点睛之笔还在于《英雄泪》一幕中,“无言的战友”——军马尕腊与骑兵朝鲁最后一次相遇后的永别。在战场的废墟中,身负重伤的朝鲁呼唤着心爱的战马,尕腊听到呼唤后痛苦挣扎,来到朝鲁的身旁,人与马相互依靠,彼此努力试图托起对方,却又一次次重重摔下,就这样尝试了许久,军马尕腊终于奋力站起,朝鲁最后一次跨上马背,以为就如同彼此熟悉的那样带它回家,然而,才踉跄几步,它猝然倒地牺牲,这竟是军马尕腊最后的忠诚,剧到此处,观众无不感动、唏嘘。
相关评论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