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识典型之于新时代电影创作的意义

http://www.scol.com.cn(2021-7-2 10:31:09)  四川在线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李立
作者:李立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评电影《守岛人》的叙事创新

  恩格斯在《致玛·哈克奈斯》中写道:“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了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取材于“人民楷模”王继才真实故事的电影《守岛人》的出现,不仅使我重新认识和思考典型论的意义,更使我深刻感受到了新时代电影创作的变化。

  坦率地讲,在没有观看《守岛人》之前我是存疑的,原因在于我对这部作品叙事难度的预估。这是一个封闭的空间,这意味着叙事会受到空间的牵制,如何超越空间、突破空间成为叙事不得不面对的考问;这是一个普通而平凡的人,并没有百转千回的戏剧张力和情节要素,这意味着叙事所面对的挑战;这是一种信仰的坚持和传达,这意味着叙事的旨归是超越叙事,但如何才能够超越、超越的方法又是什么呢?

  《守岛人》成功解除了我的疑惑。首先,《守岛人》把时间作为了叙事的主要动力。《守岛人》着力选择了与王继才夫妇相关的几个重要时间节点进行深描,以时间勾连年代,以年代体现行动,在时间所规定的场景中展示了王继才夫妇的所思、所想、所行。时间成功地突破了空间的限制,展示了王继才夫妇之所以做出选择的原因。时间决定了情节的发展演变,正是对时间的回溯和考古,我们不仅洞悉了整个故事的走向而且真正理解了人物的个性和行为。时间不仅证明了王继才夫妇坚守开山岛这一行为的伟大,而且淬炼出了“有国才有家”的答案。

  其次,《守岛人》以“悬念+疑问”的模式编织了一个丰富而又立体的叙事结构。在电影的前半部分,《守岛人》着力回答了“为什么不下岛”这个贯穿全片始终的问题,正是这个问题构成了王继才与王政委的矛盾,成为电影在前半部分的悬念。而在电影的下半部分,《守岛人》始终紧扣着王继才夫妇如何尽孝、如何教育子女、如何处理与家人关系这个核心要素,这又构成了电影在下半部分的疑问。正是“悬念+疑问”的模式凸显了王继才夫妇的生活情节,展示了王继才夫妇的人物性格,凝练为一个完成度较高而又充满现实考问的叙事冲突。从这个意义上讲《守岛人》不仅做到了文艺创作来源于现实生活,而且反映了个人观念与时代精神之间的相互关系。

  更重要的是,《守岛人》节制而内敛的镜像语言,润物细无声地传达了信仰的力量。这即是说,它用光影诗意的艺术形式软化了叙事所赖以依据的戏剧性冲突,抵消了来自现实生活中种种尖锐的观念。可以说,在《守岛人》这部电影中,你看不见口号,看不见英雄,你看见的就是王继才夫妇的生活,体味的就是王继才夫妇对于生活的坚守和向往。王继才夫妇和所有中国人一样,都向往着家人团圆、幸福美满,儿女成才、老人安康。但和绝大多数中国人不一样的是,王继才夫妇的向往被坚守所替代,从“你守岛”到“我守你”,从一人坚守到两人扎根,《守岛人》以个人选择的平凡升华了伟大二字的本意,那便是,伟大并不一定是典型的,伟大是平凡而渺小的。《守岛人》最为成功之处正在于以平凡的生活细节塑造了人物的崇高,用观念的矛盾冲突替代了说教和口号,从而展示出了信仰的精神力量,正是这种力量使人感动,令人动容。

  可以说,剧中之典型既不是一种被戏剧化、情景化、模式化的“典型人物和典型环境”,而是从生活中凸显,从现实中涌现,从观念变迁中出现的“这一个”,他有着个人的委屈和泪水、有着感同身受的烦恼和畏惧,他是平凡环境下的平凡人物,但正是这种平凡环境下的平凡人物使得信仰的力量自然而然地喷涌而出,情感的抒发生动而不说教、节制而不煽情。

  在新时代中国电影的创作中,《守岛人》的出现既是一个观念创新的案例,也是新时代中国电影从大国走向强国的证明。它深刻地说明对于新时代中国电影来说,工业化的体系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艺术如何从现实生活中汲取养分,理论如何在历史的回望中继承创新。
相关评论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