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评论员 张立峰
近日,成都多位家长通过问政四川平台反映,小学生科学课使用的活体蚕宝宝教具因地铁“禁止携带活体动物”的规定被拦下,引发热议。一方是地铁管理方对安全规范的严格执行,另一方是家长对教育实践的支持需求,这场看似微小的冲突,折射出公共规则与群众诉求如何协调的社会命题。
从公共安全角度出发,地铁禁止活体动物入内的规定具有现实必要性。宠物可能引发乘客恐慌、毛发过敏或逃逸事件,而禽类、昆虫等活体动物也可能携带病原体。成都地铁援引《成都市城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回应,体现了对规则的尊重。问题在于,“一刀切”可能误伤合理需求。有家长提出的“封装蚕盒无害”观点就值得重视:密封的科普教具既无攻击性,也无逃逸风险,与宠物、活禽有区别。若“一刀切”执行规定,可能会削弱公众对规则的认同感。
类似案例并非孤例,北京、上海等地同样存在此类情况。相较之下,地铁允许封装鱼虾等食品入内,却禁止同等安全的科普教具,说明规则需严守,但也可以动态审视、优化。解决这一矛盾,不妨参考“原则+例外”的灵活管理思路。例如,地铁方可联合教育部门制定科普教具准入标准,要求活体动物必须密封封装、体积限定、附带学校证明等,同时禁止在车厢内打开。这种“分类管理”既能控制风险,又能支持教育实践。
公共规则的权威性不仅来自严格执行,更源于其对公众合理诉求的回应。给“蚕宝宝”酌情开个绿灯,或许这种人性化调整能让城市更有温度。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