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评论员 张立峰
一条在问政四川平台上的网络留言,五天高效办结,四十年漫长等待终于画上句点。当张帮银接到长宁县工作人员的电话,得知牺牲近六十年的伯父张昌贵安眠于米易县烈士陵园时,一个家庭的记忆得以重新连接。这场看似简单的寻亲行动,实则蕴含着深刻的社会意义。
烈士寻亲本质上是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认领。这种寻找不是简单的信息对接,而是每一个烈士名字的背后,都连着一个家庭的记忆,更系着一个国家的历史。当工作人员走访梅白镇碧湖村,将烈士的消息带回故土时,他们带回的不仅是一个消息,更是一种精神的回归。
这场寻亲行动中政府角色的转变尤为可贵。从"被动留言"到"主动服务",政府工作模式的创新体现了治理理念的进步。"问政四川"平台的高效运转,退役军人事务系统的快速响应,展现的是政务效能提升带来的民生温度。
一条寻亲留言引发的连锁反应,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社会对待历史的态度。当网友主动提供线索、政府部门快速响应、媒体持续关注时,这种多方协作的模式构建了一个良性的社会记忆机制。
更为深远的是,烈士是一个个有家庭、有故事的生命个体,通过为烈士寻亲,让年轻一代看到,英雄并非遥不可及的符号,而是和我们一样有血有肉的普通人,只是他们在关键时刻选择了挺身而出。这种认知对于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至关重要。
期待这样的寻亲机制能够常态化、制度化,让更多"张昌贵"回到家人的记忆中,也让烈士精神永远活在我们的传承里。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