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联系邮箱:scolpl@163.com
天府评论>>地评线>>正文

【地评线】天府评论:“购购购”,透过“China Shopping”感受中国活力

http://www.scol.com.cn  (2025-06-20 11:20:51)  来源:四川在线  编辑:林霜
作者:丁恒情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近段时间,一场新的“中国热”正在全球兴起。“每次都觉得买不够”“一定要带空箱子去中国”“‘多样性’是我最想用来描述中国商品的词之一”……随着过境免签、离境退税“即买即退”等政策红利不断释放,中国正迎来全球游客“购购购”的热潮。从“China Travel”(中国游)到“China Shopping”(中国购),背后是创新动能的涌动,是发展活力的释放,是中国市场的磁吸力,让世界看见一个开放包容、充满活力的现代中国。

透过“China Shopping”,看见中国开放的满满诚意。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China Shopping”走红的背后,是“中国欢迎你”的待客之道,是多重因素共同驱动的结果。看政策层面,6月12日起,中国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适用国家增至55国,免签“朋友圈”的持续扩容;同时,在退税政策上持续发力,将离境退税起退点从500元下调至200元。看服务层面,机场配置的翻译机、热门景区的双语美食地图、覆盖广泛的移动支付,激发了外国游客随手买、多次买的消费热情。不难看出,“China Shopping”的吸引力,是中国共享发展机遇的满满诚意,是中国不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务实行动。中国对外开放脚步不停,中国开放大门越开越大,必将形成对全球消费者的价值吸引力,让更多外国游客来到中国、购在中国、满意而归。

透过“China Shopping”,看见中国制造的硬核实力。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曾经,中国人跨海抢购电饭煲、马桶盖的场景屡见不鲜。如今,“中国制造”正逐渐褪去“贴牌代工”的标签,在全球市场的吸引力与日俱增。打开“China Shopping”清单,除了传统的丝绸、茶叶、瓷器,如今无人机、智能手表、AI眼镜等高科技产品正在成为外国游客的扫货“新宠”。从“供得上”到“供得快”,从“用得上”到“用得好”,外国游客“打飞的”来华扫货,既反映出外国消费者对中国产品的信任,也彰显了“中国制造”的创新能力和技术实力,更体现了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提升。今天,“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持续为全球购物车“上新”,正在供给端构建质量优势,为稳定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提供了关键力量。

透过“China Shopping”,看见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这轮“China Shopping”带来了新的变化,中国文化吸引了更多外国游客关注。在三星堆博物馆,雕刻精美的青铜神鸟、神秘的黄金面具、威严的青铜大立人,这些独特的青铜文明,蕴含着岁月沉淀的文化密码,展现着含蓄优雅的东方气韵,吸引着外国游客前来“打卡”。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爱上穿着汉服在中国旅游,中式礼服、缂丝团扇、青花瓷茶具等带有中国文化符号的特色商品,装满了不少外国游客的行李箱。中国文化与“中国制造”的融合碰撞,正是“China Shopping”的魅力所在。就此而言,“China Shopping”点燃的不仅是消费热情,也是各国游客对文明的探索与交流,更激荡着中国人民蓬勃昂扬的文化自信。

“游在中国”热度不减,“购在中国”蔚然成风。今日中国,很古朴也很时尚,文明古韵与时代气息相得益彰。从北京秀水街到义乌国际商贸城,从海南免税店到深圳华强北……全球消费者踊跃来华“探店”“拔草”,用真金白银为“China Shopping”投下信任票,也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全球圈粉的“China Shopping”,不仅是一场“旅游+扫货”的狂欢,更是中国开放大门越开越大的生动注脚。面向未来,中国将以“游在中国”“购在中国”为纽带,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也为世界提供更多发展机遇,共同书写开放共赢的新篇章。

编辑:牛霄 校对:孙诗媛 责编:张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