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深的缅怀是铭记,最好的纪念是传承。清明时节,四川各地干部群众通过前往烈士纪念场所瞻仰、献花,或网络“云祭扫”、代为祭扫等方式遥寄哀思,表达对英烈的深切缅怀和崇高敬意。4月4日清明节当天,全省县级及以上烈士纪念设施共接待现场祭扫缅怀人数21.3万余人次,开展群众性缅怀活动2243场次。
4月5日,达州红军烈士陵园革命烈士纪念碑前,10多名群众神情肃穆,向烈士敬献鲜花。成都市在全市中小学校举行“跨越时空的对话——给烈士写一封信”活动,收到了5000多封中小学生来信,孩子们用纯真的笔触、真挚的情感,表达对烈士的敬意与追思,当前,这些穿越时空的“红色告白”正在成都市十二桥烈士墓展出。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作为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承载着慎终追远、缅怀先人的深厚情感。今年清明期间,从达州红军烈士陵园群众敬献鲜花,到成都市中小学生开展“跨越时空的对话—— 给烈士写一封信”活动,这些场景都让我们深刻感受到,英烈精神在新时代依然熠熠生辉,成为激励我们不断前行的强大动力。
英烈是民族的脊梁,是国家的精神坐标。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无数英烈为了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抛头颅、洒热血,奉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他们的事迹和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历史记忆和宝贵精神财富,是激励我们不懈奋斗的力量源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对一切为国家、为民族、为和平付出宝贵生命的人们,不管时代怎样变化,我们都要永远铭记他们的牺牲和奉献。”
“红色告白”源自对英雄的敬重,彰显出英烈精神早已深深扎根于人民心中。人们通过祭扫活动,表达对英烈的缅怀之情,同时也在传承和弘扬这种伟大精神。英烈们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他们的奉献精神和家国情怀,成为凝聚民族力量的强大纽带。在新时代,这种精神依然激励着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红色告白”是砥砺前行的动力源。成都市中小学生给烈士写信活动,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红色告白。5000多封饱含真情的信件,是孩子们对英烈最纯真的敬意与追思。孩子们用稚嫩的笔触,写下对英烈事迹的感动,对英烈精神的敬仰,以及自己要以英烈为榜样,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决心。这一封封信件,是红色基因传承的生动体现,见证着英烈精神在下一代心中生根发芽。思政课不再局限于课堂,而是通过这样的活动,让青少年在实践中更全面地认识历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从这些红色告白中,我们应汲取前行的力量。首先,要坚定理想信念。英烈们之所以能够在艰难困苦中坚守,在生死考验前无畏,正是因为他们有着坚定的理想信念。新时代的我们,也应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头脑,在各种诱惑面前坚守底线。
其次,要勇于担当作为。英烈们为了国家和人民的事业,勇于担当,无私奉献。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也应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对困难和挑战不退缩、不推诿,以实际行动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
再者,要传承艰苦奋斗精神,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精神。在革命年代,英烈们在艰苦的条件下依然顽强拼搏。如今,虽然生活条件改善了,但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能丢。我们要保持勤俭节约、勤奋努力的作风,在各自的岗位上踏实工作,不断创造新的业绩。
慎终追远,从“红色告白”中凝聚奋进力量。山河同念,缅怀先烈,是为了更好地前行。“梦虽遥,追则可达;愿虽艰,持则可圆。”让我们从这些红色告白中汲取力量,传承英烈精神,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书写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辉煌篇章。
编辑:牛霄 校对:徐海鹏 责编:张通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