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联系邮箱:scolpl@163.com
天府评论>>地评线>>正文

【地评线】天府评论:履“植”尽责,实现生态文明的美好愿景

http://www.scol.com.cn  (2025-03-13 10:29:04)  来源:四川在线  编辑:林霜
作者:李阳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孟春之月,盛德在木。”今年3月12 日,第47个中国植树节如期而至。此时此刻,各地掀起植树造林热潮,人们纷纷走向山川田野,栽下一棵棵象征着未来的希望之树;各地公园绿地“一树难求”,线上认领认养平台热门树种被瞬间秒杀,这热闹景象背后,是全社会对绿色生态的热切追求,更彰显着植树造林于国于民、于自然于未来的非凡意义。

植树造林对环境改善的作用举足轻重。树木堪称“绿色卫士”,能有效净化空气。每一片绿叶都是一台微型“空气净化器”,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为人类源源不断地输送生命气息。据科学研究,一公顷阔叶林一天就能吸收1吨二氧化碳,释放730公斤氧气,在城市雾霾等空气污染问题频发的当下,树木无疑是改善空气质量的天然良方。同时,树木还能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它们庞大的根系像无数只小手,紧紧抓住土壤,让雨水缓慢渗透,减少地表径流,避免土壤被冲刷流失,保护了珍贵的土地资源,稳定了江河湖泊的水量。

从更宏观的视角看,植树造林是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关键举措。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新形态,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而森林正是这一理念的生动载体。森林为众多野生动植物提供了栖息家园,是生物多样性的宝库,维持着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当我们种下一棵棵树,就是在为生态文明添砖加瓦,构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美好家园。我国积极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几十年来,历经几代人艰苦努力,三北防护林已然成为祖国北方壮美景色;去年11月,环绕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全长3046公里的绿色阻沙防护带成功合龙。这标志着新疆人民在“死亡之海”边缘筑起了一道世界最长的环沙漠绿色生态屏障,创造了人类防沙治沙史上的绿色奇迹。森林覆盖率稳步提升,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了中国力量,也彰显出我们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坚定决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植树造林更深层次的价值追求。人类本就源于自然,与自然休戚与共。树木作为自然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我们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植树造林,让我们以实际行动亲近自然、回馈自然,修复人与自然之间的情感纽带。在这个过程中,人们感受到生命的成长与自然的力量,领悟到和谐共生的真谛,形成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全民植树活动需要公民积极参与,人人都应成为植树造林的责任者。我们可以从多方面行动起来,首先,积极投身实地植树。在植树节等时节,走进公园、郊外,亲手种下树苗,培土、浇水,体验劳动的乐趣,见证生命的成长。其次,参与线上认养。对于因时间、空间限制无法实地植树的人,线上认养平台提供了便捷途径,通过认养一棵远方的树木,关注它的生长,为绿化事业贡献一份力量。再者,宣传绿色理念,带动身边人。向家人、朋友普及植树造林的意义,倡导绿色生活方式,鼓励更多人参与到全民植树活动中来,形成全社会植绿护绿的良好氛围。

履“植”尽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它改善环境,为我们创造宜居家园;助力生态文明建设,引领人类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滋养我们的家园。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人人当好植树造林的责任者,用双手种下绿色希望,用汗水浇灌生态梦想,让祖国大地处处绿树成荫,为子孙后代留下更加美好的生态环境。

编辑:牛霄 校对:曾沧海 责编:张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