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天府评论:“演出经济”持续火热 印证中国经济强劲脉动

http://www.scol.com.cn(2024-8-5 14:42:26)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唐代远
作者:唐代远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上半年全国营业性演出(不含娱乐场所演出)场次同比增长30.19%,演唱会等大型演出票房收入同比增长134.73%,相关平台演唱会“想看”人次达1.47亿……近期,包括演唱会、舞台剧、综合演出等项目在内的“演出经济”持续升温。业内专家表示,国内“演出经济”市场规模未来两年有望突破千亿,其强互动、重体验的特点也有望助推文旅消费等市场共同发展。

  演唱会、音乐节既是音乐盛宴,更是人们释放情绪、连接彼此的场所。从演出消费需求看,当前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观演需求不断涌现,消费群体更加细分,更多以互动参与、情绪价值为新追求,以沉浸体验、创新创意为新内容的演出形式将成为未来市场的生力军。一直以来,大型演唱会、音乐节创造着较高的票房,不仅激发了城市的元气和活力,凸显聚合效应,直接带动区域客流增长,还折射出文娱休闲服务业的巨大潜力。

  “演出经济”满足人民大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演出+”是新消费需求催生下的产物。在供需两端的共同支持下,“演出经济”的发展势头不减。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全国营业性演出场次25.17万场,同比增长30.19%,观众人数7910.13万人次,同比增长27.10%。同时,现存“演出”相关企业105万余家,2024年1—7月,相关企业新增注册7.8万家。而又根据艾媒咨询数据,2023年中国演出市场规模达739.94亿元,创历史新高,到2026年预计将达到1017.03亿元。“演出+”作为新兴出游场景,不断融入创新元素,正有效拉动着区域内吃、住、行、游、购、娱等各类服务消费,如推出演出+门票、演出+餐饮、演出+交通、演出+住宿等套票形式,直接刺激餐饮业提供“配套服务”。

  “演出经济”成为城市竞相追逐的新流量密码。一场阵容强大、质量高的演出不仅能够有效吸引游客,带动当地的餐饮、住宿、旅游等产业,使旅游经济效益最大化,还通过自身的文化属性来增强城市形象,成为各地拉动旅游收入、带动服务业消费、提升城市流量的“新密码”,让演出市场成为“行走的GDP”。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随着文旅深度融合不断推进,多地出台专项措施或补贴方案助力旅游演艺发展。如厦门针对演唱会类活动减免场地租金高达30%;沈阳、武汉等地的营业性演出审批权下放;衡阳提供免费公交车等。除了场地、政策上的支持,部分政府还通过地方企业或补贴奖励的方式投入资金,丰富文旅消费、促进文娱体育会展消费,才能更好地形成吸引市民和游客的文化大IP。

  “演出经济”持续升温,其背后折射出的驱动力是“体验经济”。上半年,专业剧场、小剧场以及新空间演出场次同比增长32.21%。如今不少城市开拓新视角,依托演唱会、音乐节、话剧和音乐剧等特色文旅活动,提升城市影响力。但从“引客”到“留客”,更需要久久为功。我们必须注意的是,“演出经济”不只是“割一波韭菜就跑”,而是需要用专业的筹备能力和长远的眼光来规划打造。一方面要大力挖掘地方特色文化,促进文化消费与旅游消费融合,做好城市服务和业态升级,打造具有地域性的新模式;另一方面,也要通过举办演出加强对在地文化和景区的传播,塑造地方文旅新品牌。演出市场的持续火热,将会为城市文旅带来更多可能。

  当下的文旅演艺,越来越成为传播城市文化、彰显城市气质的重要载体。如河北廊坊的戏剧主题公园“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迎来大批游客;河北唐山大型户外实景秀“一路生花 绽放唐山”刷新了人们对唐山的印象;天津张学良故居和范竹斋旧居打造的大型沉浸式演艺项目也成为激发景区新活力的有力抓手……“演出搭台,文旅唱戏”,新探索和新路径,让文旅演出的“流量”转化为拉动城市消费的新动能,印证中国经济强劲脉动。未来这场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演出经济”能否始终走在市场前线,就让我们拭目以待。(作者系天府评论特约网评员)

编辑:牛霄
校对:邓石紫杉
责编:张通
审核:赖永强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