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青年“夜校”火爆背后的诉求

http://www.scol.com.cn(2023-12-1 8:54:41)  封面评论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杜江茜
作者:杜江茜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似乎是一夜之间,对青年“夜校”的讨论蔓延到全国各个城市。不管是对“5分钟抢光课程”的感叹,还是热门课程报名成功比例达到“千里选一”的概率,亦或者是社交网络上随处可见的经验分享、课程推荐。似乎,年轻人们都期望能有一条从“格子间”到“课桌上”的路径。

  事实上,青年“夜校”并不是突然火起来的。年轻化和夜间培训,这是国内很多地方,从官方到民间都在进行的探索。从延长文化馆的开放时间,到制定更多短期的、特色课程,再到如今从旺盛需求中产生的“夜校”主理人,都共同呈现着在传统的、主要针对一“老”一“小”的兴趣班中间,中青年艺术教育尚存的空白。

  若是深入探讨青年“夜校”火爆背后的诉求,最直观的对比,就是在此前同样大火过的城市露营、飞盘比赛、城市“躲猫猫”等项目。对比青年“夜校”,这些项目的主要参与者同样是年轻人群体,并同样兼顾娱乐健身和社交等多重属性。

  但这些项目具有一定的入门门槛。例如,城市露营、飞盘比赛、城市“躲猫猫”这三者都需要成本支出、空间满足,且还有身体素质上的要求。相比之下,兼顾兴趣爱好、社交属性、低价入门、精神追求这四方面诉求的青年“夜校”,或许在未来,形式上会有改变,但需求和市场只会越来越旺盛。

  需求影响到前端,年轻人上“夜校”也是在从侧面提醒市场,文化消费可以更加多样化。眼下,传统的文化馆在不断创新,除了保持一“老”一“小”的兴趣班,还不断增加针对中青年的特色课程,并探索开展高质量、非基础普及性课程公益性收费,以此反哺公共文化服务。

  同样,“夜校”主理人搭建平台、团购课程的形式,在蓬勃生长的同时,也需要在相关部门加强引导、搭台牵线,用政策、资金吸引更多优质资源进入包括夜校在内的公共文化服务领域。

  更深层次的,对于青年“夜校”的诉求中,还有如何为中青年这个群体提供更多的兴趣空间和幸福感。而青年“夜校”这样的趋势,必然还会从城市到乡村,覆盖到越来越多的人。

  让精神文化的诉求得到回应和满足,公共文化服务才能做得够实、创意更多,毫无疑问,眼下的探索和思考,也正是在为未来的扩展,做好准备。
相关评论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