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天府评论:粮食产量创新高,中国饭碗增底气

http://www.scol.com.cn(2023-12-12 11:25:25)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贾合祥
作者:贾合祥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中国国家统计局12月11日公布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粮食总产量13908.2亿斤,比上年增加177.6亿斤,增长1.3%,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这意味着,2023年中国粮食生产获丰收,全年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

  春华秋实,不负耕耘。这是一份来之不易的丰收答卷。今年,我国粮食生产先后遭遇黄淮罕见“烂场雨”、华北东北局地严重洪涝、西北局部干旱等不利因素影响,全年粮食生产再获丰收,产量再创历史新高,更增加了我们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端牢中国饭碗的信心和底气。

  确保种植面积,夯实粮食丰收的“底盘”。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有种植面积,也才有粮食丰收。积极推进间套复种、整改复耕,加强撂荒地治理,加强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在挖掘面积潜力的同时,今年以来,各地持续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聚焦新建4500万亩、改造提升3500万亩的年度任务,全国粮食播种面积达17.85亿亩,比上年增加954.6万亩,增长0.5%。这充分证明,要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让中国饭碗更多装上中国粮食,就必须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珍惜每一寸耕地,让每一寸耕地都成为丰收的沃土。这样,夯实粮食丰收的“底盘”,也才能筑牢国家粮食安全的根基。

  确保藏粮于技,筑牢粮食丰收的“支撑”。粮食丰收既需要种植面积,还需要科学种植。今年,农业农村部推行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五良”集成组装的综合性解决方案,通过200个玉米主产县、100个大豆主产县整建制示范带动,集成配套各类资源措施,精准管控各生产环节。全国约有3亿亩玉米具备实施密植精准调控技术的灌溉条件,全部推广应用可新增玉米年生产能力600亿斤。可见,现代农业生产,必须加大科技支撑力度,以科学种田,应对“天有不测风云”和靠天吃饭的问题,各地必须坚定不移地加大农业生产的科技投入。

  确保种粮赚钱,激发农民种粮的“热情”。粮食是普通农民一家的主要经济来源。如果说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粮食就是农民的“心头肉”。粒粒皆辛苦,每一粒粮食都是农民用血汗换来,必须让种粮农民有钱赚,得到付出的回报。2023年,中央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提高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完善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增加产粮大县奖励资金规模,扩大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施范围;向实际种粮农民发放一次性补贴100亿元;粮食收购环节,在符合条件的地区启动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避免“谷贱伤农”……一系列举措,让农民种粮不吃亏、有钱挣、多得利,由此也极大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为端牢“中国饭碗”打下坚实的基础。

  粮安天下,农稳社稷。粮食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是一个辉煌的成就,更是一个新的起点。庆丰收,增底气,我们更当保持清醒头脑,充分认识到,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必须坚持底线思维,统筹好发展和安全,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硬件”“软件”一起抓,在新征程上,要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让大国粮仓根基越来越稳固,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作者系天府评论特约网评员)

编辑:盛飞
校对:朱秋敏
责编:邓强
审核:赖永强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