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天府评论:留住中华记忆让文物和文化遗产更有生命力

http://www.scol.com.cn(2022-7-24 13:33:09)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林伟
作者:林伟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文物和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物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指引广大文物工作者守正创新、开拓进取,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我国文物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不断获得新成就。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56项世界遗产、76万多处不可移动文物、1.08亿件/套国有可移动文物……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灿烂文明、传承着历史文化、维系着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也是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资源。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的,“我们要加强考古工作和历史研究,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

  文物得到保护,历史才能传承。作为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实物见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就是要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目标,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不断加深对中华文化宝贵价值的认识,使中华民族不断从丰厚文明和历史长卷中获得精神滋养,坚定全体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让文物和文化遗产永葆旺盛的生命力,在以史鉴今、以史育人中绽放新时代新光彩。

  让文物和文化遗产永葆旺盛的生命力,在认识上必须高站位,深刻认识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特殊重要性。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党中央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习近平总书记倾注大量心血,亲自指导推动,为守护中华民族的共有家园,树立了光辉典范、提供了科学指引。

  让文物和文化遗产永葆旺盛的生命力,在行动上必须高效率,增强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使命感。留住文化根脉,守住民族之魂。近年来,新时代文物保护工作活力不断迸发,实现了现代文明与文化遗产相融共生。但是,文物和文化遗产,不仅属于当代,更属于子孙后代,这种保护不是以十年、百年为计,而是以百年、千年为计。以责无旁贷的担当精神把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保护好、传承好,完整地留给子孙后代,是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未来负责。

  让文物和文化遗产永葆旺盛的生命力,在成效上必须高标准,始终把保护与传承放在第一位。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保护好、传承好文物和文化遗产,使其从历史的深处走向未来、走向世界,焕发出新时代的新光彩,不仅是国家和民族永续发展的长远谋划,也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期盼,更是为世界各国人民提供重要的精神文化滋养。只有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才能留住文化之根、守住历史之脉,展现文化中国、大美中国的独特魅力,让文化自信更有底气、更有朝气、更有正气。(作者系天府评论特约网评员)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