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天府评论:让“留学报国”成为最闪亮的“心”

http://www.scol.com.cn(2022-5-20 10:31:14)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靳仔囡
作者:靳仔囡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5月18日给南京大学的留学归国青年学者回信,对他们寄予殷切期望。习近平强调,希望同志们大力弘扬留学报国的光荣传统,以报效国家、服务人民为自觉追求,在坚持立德树人、推动科技自立自强上再创佳绩,在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上争做表率,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积极贡献智慧和力量!

  让“留学报国”的“无悔选择”成为最闪亮的“爱国心”。青年人,你为什么选择留学?这是每一位作出留学选择的青年人应当认真思考的问题。是为了给自己的人生履历增添不一样的光彩?是为了一个说走就走、远走高飞的借口?还是为了学成归来回报家乡、祖国和人民?人生就是“选择题的合集”,而选择留学的最鲜艳底色就是报国。留学青年就像一只风筝,无论在异国他乡随风飞到哪里,线头始终被祖国牢牢地“牵”着。落叶归根,不变的永远是饮水思源、精忠报国的心。当代留学青年要擦亮爱国心,接过老一辈科学家留学报国的“无悔选择”接力棒。

  让“留学报国”的“担当奉献”成为最闪亮的“公仆心”。报效国家、服务人民,从来不是抽象的,而是根据国家和人民需要做具体的实事;从来不是口号,而是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任劳任怨担当奉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钱学森、李四光、邓稼先、华罗庚等2500多名旅居海外的专家学者,怀揣民族复兴的梦想,毅然放弃海外优渥条件回到祖国。有的人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隐去了,比如把一生中最好的20多年都留在大漠戈壁,隐姓埋名、为国铸盾的“两弹一星”元勋程开甲。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在南京大学百廿年华里,还有许多令人动容的奉献人民故事,都是我们可追可学的典范。

  让“留学报国”的“文化底蕴”成为最闪亮的“自信心”。文化自信是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要知道,曾经,别说自信,许多在外的留学青年在外国人面前连尊严都没有,甚至受到歧视。从彼时的“没有尊严”到此时的“文化自信”,我们坚定地走自己的路,走出了无比广阔的舞台,走出了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作者系天府评论特约网评员)
相关评论编辑:盛飞校对:余普审核:赖永强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