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天府评论:这个“植树节”,愿“植”此青绿

http://www.scol.com.cn(2022-3-11 9:44:37)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靳仔囡
作者:靳仔囡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今年3月12日是我国第44个全民义务植树节。每一个对大自然充满敬畏的“你”,想必心中都怀揣着一颗不简单的“绿心”。这个春意盎然的“植树节”,让我们争做“植树人”,共同“植”此青绿。

  愿“植”此青绿,纪念“一个人”。每当植树节到来之时,我们都不应忘记“一个人”,那就是孙中山先生。在孙中山先生的家乡广东省中山市翠亨村里,生长着一棵百岁树龄老树,檀香山酸豆树。这是他在17岁时从美国檀香山带回来并亲手栽种的树。孙中山先生生前特别关注植树造林事业。1915年,在他的倡议下,北洋政府正式规定以每年清明节为植树节。从此,我国才有了植树节。孙中山先生逝世后,人们为了把种树时间提早一些,也为了纪念先生,就将先生逝世的3月12日定为植树节。今天,当我们在植树节里倡导爱绿护绿、保护生态理念时,当我们争做“心中有树”的植树者、“植”下丝丝青绿时,不能忘记“植树节”的由来和“初心”,不能忘记孙中山先生和他亲手种下的那棵檀香山酸豆树。

  愿“植”此青绿,勿忘“一棵树”。在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的日记里有这样一段关于树的描写:“我想,作为一个革命战士,就要像松柏一样,无论在烈日炎炎的夏天,还是在冰天雪地的严冬,永不凋谢,永不变色;还要像杨柳一样,栽在哪里活在哪里,根深叶茂,茁壮旺盛;要像泡桐那样,抓紧时间,迅速成长,尽快地为人民贡献出自己的力量。”这段话里描写了三棵树:松柏、杨柳和泡桐。前两棵树不难令人联想到著名的“松柳之喻”,而泡桐则令人联想到习近平总书记多年前读罢《人民呼唤焦裕禄》一文后挥笔而作的诗词《念奴娇·追思焦裕禄》。当年为了防风固沙提倡种植的“泡桐”,已被怀念焦裕禄的人们亲切地称作“焦桐”。今天,当我们迎来草长莺飞的植树节,不能忘记那棵“焦桐”。

  愿“植”此青绿,不负“一片心”。曾经读过这样一则故事,讲的是一粒种子的萌发力量不可小觑的故事。世界上什么东西力气最大?不是老虎和狮子,也不是金刚和葫芦娃,而是植物的种子。一粒种子破土而出的力量常常是令人难以置信的,就如夜再长终会迎来黎明的“破晓力量”一样大无穷、不可挡。一个人的成长也像一棵树种的成长,无论遇到多么大的外界阻力,多么令人窒息的逆境环境,即使条件再差、再恶劣,人和树的“成长”都是不可逆转的“单向趋势”。顺境里要成长,逆境里也要成长,幸福时要成长,不幸时也要成长。习近平总书记在同首都少先队员一起参加义务植树活动时,曾对植树的少先队员谆谆教导道:“从小就给它扶正了”。今天,当我们“植”此青绿时,不能辜负这“一片心”。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