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天府评论: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

http://www.scol.com.cn(2022-2-24 9:40:07)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卞政
作者:卞政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这是新世纪以来,党中央连续发出的第19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凸显出新发展阶段党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一号文件”在乡村治理方面明确提出,“推广运用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等治理方式,努力解决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等问题。”由此可见,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只有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才能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让乡村文明不断焕发新气象。

  说到“天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等,其实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但近年来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特别是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聚焦农村“移风易俗”,要求对婚丧陋习、天价彩礼等不良社会风气进行治理,各地通过抓组织领导、村民自治、宣传教育、公益服务、政策引导和常态巡查,不断探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治理路径。尽管如此,在一些偏僻农村地区天价彩礼、婚丧大操大办、厚葬薄养等陈规陋习依然盛行。尤其是一些贫困地区,不仅彩礼翻了番,房子、汽车等也成了结婚标配,大量贫困家庭的婚龄青年找不到对象,或者为了娶媳妇弄得债台高筑,因婚返贫现象比较普遍,广大农民群众反映强烈。

  之所以出现“儿子娶媳妇,爹娘脱层皮”“娶个媳妇穷十年”的现象,一方面,有的偏远农村并不富裕,希望通过嫁女要钱,改善家里的生活条件;另一方面,扭曲的天价彩礼既有男女性别比例失衡的因素,也与功利、攀比的社会心态有关。实际上,天价彩礼问题是农村社会存在的一个普遍性和顽固性的问题,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进城务工后受城市高消费的影响,以及农村文化建设不充分、引导不到位等,都加剧了天价彩礼这一不良社会风气和消费方式。随着不断发展、不断恶化,近些年来,天价彩礼逐渐成为挡在农村众多男青年成婚路上的“又一座大山”。

  彻底搬掉农村青年成婚路上的这座“大山”,一方面,地方党委政府要把推进文明乡风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项重要的任务,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负责、各部门分工落实的工作机制。要深入研究当前农村婚丧陋习、天价彩礼、孝道式微、老无所养等问题的成因,深入农村开展婚俗改革试点工作,建立管用有效的工作机制,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举措。要以党风政风引领农村新风,落实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责任,要充分发挥好农村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

  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民法典”“乡村夜话”“大讲堂”“村嫂理事会”的积极作用,将天价彩礼纳入村规民约进行管制,加强制度保障,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实施有效管理。创作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引导农民群众明辨善恶美丑、树立文明新风。尤其是各地宣传文化部门要借助各类媒体平台,大力宣传索要彩礼的害处和“零彩礼”结婚的好处,推广一批先进典型,让典型引导广大农民改变观念,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自觉摒弃陋习,培育文明新风。

  总之,摒弃农村以“天价彩礼”为陋习的不良社会风气,要充分发挥村规民约、家庭家教家风作用,以乡风文明建设,助推乡村振兴、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文化传统相适应,尊重当地民众的传统好习惯,充分考虑群众习惯和接受程度,既不搞强迫命令,更不能搞“一刀切”。除旧布新、移风易俗,让天价彩礼失去市场,让健康婚俗蔚然成风,让乡风文明成为乡村振兴之“魂”。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