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关注陪伴式服务背后的“孤独”

http://www.scol.com.cn(2021-12-23 8:50:25)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严奇
作者:严奇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535名受访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58.7%的受访青年体验过陪伴式服务,56.3%的受访青年觉得在陪伴式服务中容易遇到人设与实际不符的情况。58.4%的受访青年建议明确服务内容和规范,58.2%的受访青年建议加强对违规服务行为的惩处。(《中国青年报》12月23日)

  什么是陪伴式服务?在媒体语境中,包含陪跑健身、陪玩游戏、陪伴学习、陪伴聊天、哄睡叫醒等等。如果将相关概念,投放至搜索引擎,“陪伴式服务”则多用在老年人群体身上。依照市场供需理论,有供应说明有需求。试问,当下社交网络何其发达,这辈年轻人作为互联网的原住民,为何如此需要“陪伴”?

  所谓“陪伴式服务”,得区分两种类型看。一种是助力型的陪伴服务,例如陪玩、陪学、陪跑,目的在于帮助消费者提升游戏体验、学习体验、健身体验,社交属性相对较弱;另一种是疗愈型的陪伴服务,例如陪聊、哄睡,目的在于满足消费者精神交往上的需求,社交属性相对较强。后者市场规模,能直接反映出青年人的孤独感。而前者的市场规模,则能侧面折射出青年人现实社交场景的弱势。

  恰如网言说“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必须看到,包含Z世代的当代青年人,对游戏、学习、健身、聊天等等日常生活场景个性要求十足。即便社交网络相对发达,也难以从其中找到契合精神需求的“朋友”。加之,日常生活场景高度细分,身边的朋友不一定玩同一款游戏,不一定考同一门科目,不一定善于健身运动。部分青年人若想在朋友圈中找可陪伴的人,就显得“难上加难”。

  引为佐证的是,11月份中国青年报·中青校媒针对“社恐”话题,面向高校大学生展开了一场调查中,有80.22%受访大学生表示自己存在轻微“社恐”。青年人社交需求不断扩大,社交圈相对受挤压,在网上寻求陪伴式服务,就成了一种缓解生活压力的“解方”。与陪伴式服务类似,宠物经济、社交游戏兴起恐怕也源于青年人对孤独感的焦虑。

  对陪伴式服务的兴起,我们当用辩证的眼光看待,一方面,我们得肯定相关服务产品,对青年人化解生活压力的益处;另一方面,我们也得关注,相关服务在近期发展中可能存在的欺诈、霸凌、侵犯隐私等安全隐忧,以及在长期发展中可能衍生的过度依赖、精神控制、传播负面舆论等现实威胁。“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人所面对的成长困惑,值得全社会倾注力量帮助。

  眼下,陪伴式服务类型不同,发展轨迹不同,暂时还不必用统一的行业概念将其“圈”起来。针对陪玩、陪聊、陪学等不同细分场景,当加强网络交易中的安全监督,对个人信息泄露、PUA感情操纵、从业人员现实身份认证等威胁,有侧重地管理,兜住安全底数。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引导相关行业积累经验,建立服务体系,实现从粗放型服务向精益型服务的转变,让专业化服务惠及广大青年群体。(严奇)
相关评论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