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造林,织就“绿色精神”

http://www.scol.com.cn(2021-3-12 9:26:24)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段官敬
作者:段官敬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绿意盎然、生机勃勃、蓝天碧绿、青山碧水,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体现,也是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植树造林,绿色发展,彰显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融,为经济社会可持续长远性发展涵养底蕴。3月12日是植树节,让人们再次聚焦到绿色发展的理念价值,掀起了植树造林的浓厚风尚。

  植树造林,种下一颗幼苗,成长出参天大树和茂林森林,见证了“种子力量”、更铸造“绿色精神”。从一代接着一代干的塞罕坝精神,再到苦甲天下的西海固等等,植树造林从来就不是轻而易举的事,而是砥砺耕耘、埋藏土地、扎根脚下,呕心沥血付出之后的绿色遍野。所以说,植树造林植下的是希望和愿景、造就的是一方群众和四方百姓。对于党员干部而言,赓续植树造林的“绿色精神”,弘扬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才能团结带领人民群众筑就钢铁绿色城墙。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生态建设,人与自然协同发展,找准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密码钥匙,让绿色成为发展的鲜明底色,推动产业转型、动力变换、要素转变,激发“绿色精神”,遵守自然发展客观规律、经济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和人类活动客观规律,实现担当作为、保护生态、造福群众高度联动统一,严格对照“两山”理念要求,统筹规划、科学部署、务实举措,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以绿色发展为路径,考验各级党组织统揽全局和组织协调综合战斗能力。

  植树造林,织就“蓝天白云”、造就幸福指数。社会发展不能以牺牲自然生态和环境条件为代价,唯有坚持绿色循环发展的理念,才能站在长远发展的战略眼光,实现人类经济社会和文明文化的代代永传。对于百姓群众而言,既要丰衣足食的温饱,更要地绿天蓝的环保。没有漫山遍野的鲜花、莺飞草长的生机,留不住幸福的尾巴、也捕捉不到生态的气息,用短视的眼光对待经济社会发展,连一棵树都容不下,必然会在长远与全局发展中失去一片森林。因此,党员干部要在植树造林中言传身教、敢于示范,教育引导群众自觉参与生态保护,建构起守护自然环境的坚强后盾。

  开源更要节流,造林更需护林。现实工作中,存在少数毁灭性造林、破坏性植树,看上起是修复生态,实际上却给生态造成重要危害。其中不乏“一刀切”、拍脑袋等决策,违背生态发展的客观规律、违背天然法则的内在逻辑,有的是扭曲政绩观作祟,有的是形象工程,有的是不加研究盲目入手,有的是抓生态建设本领不足,种种原因给生态带来了负面影响、严重影响一地一域长远利益,也同“绿色精神”背道而驰、南辕北辙。所以,植树造林,从实际出发、遵循规律、秉持理念、一心为公,才能传承“绿色精神”、书写锦绣画卷。(作者系天府评论新闻观察员)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