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为故宫“养老”的年轻人

http://www.scol.com.cn(2020-12-27 11:09:44)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林霜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严奇
作者:严奇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在故宫,有这么一群年轻人:上得了屋顶、下得了库房,修得了文物、办得好展览,做得了研究、跟得上时代。他们与故宫对话,静护朝夕,陪伴四季。杨玉洁修复瓷器,郁文韬保管文物,吴伟忙着考古挖掘,康晓璐策划新媒体作品……每个平凡的日子里,都有着年轻一代的选择、坚持和担当。(《人民日报》12月27日)

  前段时间,湖南留守女孩钟芳蓉考入北大考古系引发热议,有不少网友“酸”道:“考古专业冷门,还可能找不到工作。”可见,社会上有不少人对年轻人参与文物保护事业,心存刻板印象。在这些人眼中,每天守着瓷器、陶器、木器等古物件,单调乏味,没有新鲜感。实际上,“修旧”也能“如新”,年轻人参与文保工作也有自己的快乐。

  2016年,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引发了年轻群体对故宫文保事业的关注。不少人赞叹道,文物修复原来是那么新鲜、可爱、充满惊喜的工作。年轻人修文物涌现出的“反差萌”,一时间带动了不少高考考生报考考古专业。从中可以看到,文物保护事业与年轻群体并不绝缘,也能给青年群体带来勃勃活力。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年轻人与老年人之间多多少少都存在“代沟”,年轻人与古文物之间亦是如此。故宫建成至今已有200年,不知经历了多少风雨飘摇。可以说,它已成为一位“步履阑珊的老人”,需要持续的修复和还原。有人说“以老养老”是未来的趋势,可现如今,为故宫“养老”的却是一群年轻人,“敬老之心”由此可见。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敬老爱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敬老”不局限于关爱老年人,它也体现在尊重历史、保护文物、守护传统文化等方面。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赡养父母亲人一般,都是我们当代年轻人不可推卸的责任。对于那些投入青春力量,从事文物保护事业的年轻人们,我们当多一点感谢。

  为老人养老,对话交流更重于照料起居生活。为故宫“养老”,实际上也是与历史对话的过程。善于与传统文化对话,才能继承传统文化。我们需要更多乐于与历史与文物对话交流的年轻人。

相关评论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