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担忧青年人的“社交恐惧”

http://www.scol.com.cn(2020-12-21 9:02:06)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严奇
作者:严奇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日前,中国青年报联合中国社科院、社交平台探探发起调研。针对探探平台18至35岁的用户发放问卷,其中40.2%的人表示自己存在不同程度的“社恐”,52.7%的人认为自己缺乏社交技巧,也有55.6%的人对自身条件不够自信。43.6%的受访者倾向于社交软件的非接触交流方式。(《中国青年报》12月21日)

  严格意义上看,“社恐”即是“社交恐惧症”,在心理学上被称为为“社交焦虑失协症”,指的是“对一种以上社交情形的强烈恐惧,致使人深感苦恼、维持日常生活的至少某些部分的能力受损。”近四成青年人自认为有“社恐”,显然不符合实际情况。与其说,青年人存有“社恐”,不如说是因缺乏面对面社交能力,进而避免社交。

  可以看到,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交软件已成为青年人正常生活的必要工具。然而,青年人的网络社交面虽然越来越广,可现实社交面缺显得越来越窄。快节奏的生活步调让青年人希望摆脱“无用社交”,加快从“陌生”到“熟悉”的社交进程,结识更多志趣相同的人。简单直接的网上交流方式变成了“拓圈”首选。

  许多人接触陌生人的第一步便是“加微信”,从网上聊天进入现实聊天。而聊天需要谈资,网络语境与现实语境终究不一样。习惯用表情包久了,就不知道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做出表情。进一步看,习惯于网络游戏交往、微博评论交往的人,也不知道在社交软件中如何进行交流。无怪乎近一半受访青年自认为缺乏社交技巧。

  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曾言:“被迫置身于人群的时候,往往是最应该自守孤独的时候。”以“六度分隔”理论为基础的网络社交环境,让青年人的社交面无限扩大,网络中的社交压力随之增强。毕竟“网上的人个个都有才说话又好听。”相较之下,部分青年人对自身条件不够自信,属于一种正常反应。

  至此,不免有人认为青年人不敢社交,属于一类不正常现象。担忧社交网络削弱了青年人的社交能力。其实,我们一方面在鼓励青年人展开现实社交的同时,也不必过度担忧青年人缺乏社交能力。网络社交也是社交的一种,他们会随着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的融合发展,催生出新型的更有利于青年人身心健康的社交模式。手游社交、短视频社交就是其中一类。我们能看到不少在现实生活中内向的人,在网络中成为了外向的好友。人类终究是群居动物,社交属于刚性的生活需求。

  当然,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青年人都不能当“沉默的大多数”。拓展现实生活中的社交圈子,网络中的社交圈子也不会太小。不过,对待四成自认为有“社恐”的青年人,社会当用包容的眼光看待。(作者系天府评论新闻观察员)
相关评论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