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col.com.cn(2020-10-19 13:53:01)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当前,既要全力以赴冲刺脱贫攻坚“最后一百米”,也要总结脱贫攻坚经验,接续推进巩固拓展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保持脱贫攻坚政策总体稳定,多措并举巩固脱贫成果。尤其是在产业扶贫方面,各地抓住了牛鼻子,找准了路子,激活了机制,注入了动力,为推进乡村振兴奠定了发展基础。
找准产业扶贫路子。脱贫攻坚,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产业兴旺,乡亲们收入才能稳定增长。要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林则林,把产业发展落到促进农民增收上来。每个贫困地区和贫困村都有自己的发展实际,不能搞千人一面、整齐划一的产业发展,而是要注重精准扶贫。缺什么补什么,能干什么就干什么,扶到点上、扶到根上。从山西大同市云州区的黄花,到陕西柞水县的柞水木耳,从重庆市石柱县华溪村的黄精,到内蒙古赤峰市马鞍山村的山葡萄,从宁夏泾源县杨岭村的草畜产业,到河南省光山县的油茶产业等,无论是蔬菜、水果,还是种养殖业与乡村旅游产业,随着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举措落地生根,一大批特色产业在贫困地区拔节成长。832个贫困县每个县都有了主导产业,90%的贫困人口参与富民产业,日子越过越红火。近年来,通过实施产业扶贫三年攻坚行动,全国每个贫困县形成2—3个扶贫主导产业,一批年产值超100亿元的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正在形成,越来越多的“小特产”成为带动农民脱贫致富的“大产业”。 探索利益联结机制。产业扶贫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扶贫干部发劲使力,也需要农业龙头公司与专业合作社的努力,更需要贫困群众的积极参与,如何才能激发各方面的动力活力,需要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多方利益联结机制。发展扶贫产业,重在群众受益,难在持续稳定。要延伸产业链条,提高抗风险能力,建立更加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一些地方通过建立“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稳定了利益联结,延长了产业链,打开了发展空间。全国300多万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各地构建紧密利益联结机制,一个个特色农业带动贫困群众甩掉穷帽子,走向新生活。正是有了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才从根本上激发了产业扶贫的内生动力。据统计,全国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纯收入由2015年的3416元增加到2019年的9808元,年均增幅达到30.2%。 注入持续发展动力。产业扶贫不仅要注重当前,更要着眼长远,为产业发展注入持续不断的动力活力,才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才能确保人民实现可持续的增收致富。因此在产业扶贫过程中要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坚持走绿色发展的路子,推广新技术,发展深加工,把扶贫产业做优做大,确保实现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生态良好。要始终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围绕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将有产业发展意愿的贫困户引入生态产业链,不断把生态优势转变成发展优势。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发展绿色经济,坚持农旅融合发展。唯有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产业富民之路才会越走越宽。守好绿水青山,做大金山银山,筑牢脱贫“靠山”。据统计,到2019年底,全国生态旅游、林下经济等生态产业,带动1600多万贫困人口人均年增收4288元,一处处绿水青山正变成金山银山,同时也为产业扶贫注入了持续不断的发展动力。(作者系天府评论特约网评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