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天府网评:激活人才蓄水池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http://www.scol.com.cn(2020-10-5 8:12:35)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张继
作者:张继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决战决胜之年,既要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交出决战决胜答卷,也要强化脱贫摘帽与乡村振兴的对接。尤其是一些统筹城乡发展基础较好的地区,要在乡村振兴发展方面进行探索创新,走出一条乡村振兴发展的新路。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当务之急要从政策支撑、产业拓展和机制创新方面激发人才活力,才能下活人才振兴发展一盘棋。

  以政策为支撑助力人才到乡村。在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之下,无论是政策倾斜,还是资源集聚上都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了绝佳的发展条件。但乡村振兴发展也面临着一个客观现实的问题,那就是人才的匮乏与短缺。尤其是在现代农业产业方面缺乏一大批懂管理、有眼光的实用型人才。虽然通过政策倾斜,一些地方注重致富带头人队伍建设,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乡村人才与本土人才,但要让乡村实现更高层次的发展,还需要政府出台专项的人才新政策,让更多的专业技术人才到乡村去。一些地方与高校对接,与一些农业龙头公司对接,与一些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技术人才对接,结合乡村振兴发展中各个村的产业发展实际,创新开展“大师驻村”活动,引进各类大师结对服务乡村,搭建起“大师+团队+新型职业农民”的人才“金字塔”结构,发挥这些大师的专业技术作用,助力乡村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带动乡村产业发展。让更多的“大师”到乡村去,为“大师”打通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通道渠道,这是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捷径之一。

  以产业以依托吸引人才到乡村。要吸引更多人才到乡村去创业就业,除了政策支撑之外,关键要有产业的培育与振兴。无论是脱贫攻坚,还是乡村振兴,产业都是牛鼻子,离开了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就是一句空话。通过持续多年的脱贫攻坚及统筹城乡的发展,乡村产业发展呈现出了勃勃生机。一些地方改变了传统的种植方式,积极发掘本土文化和历史文化,通过文旅融合发展,大力推进乡村旅游,不仅改变了农民的传统观念,而且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一些地方利用城郊结合等区位优势,大力推进花卉、文创等产业发展,以产业为依托,打造能够吸引城市人群、年轻人群的乡村旅游项目,吸引了一批有情怀、有技术、有实力、会经营、善管理的“新村民”,为乡村振兴聚集人气,添足动力。大量的人才到乡村进行创业就业,促进了产业的发展壮大,反过来又吸引了更多的人才到乡村发展,从而实现了乡村振兴发展中人才的良性循环。

  以机制为核心助力人才到乡村。吸引更多的人才到乡村去发展,既要有一定的政策支持,也要有长期的机制创新。不能墨守成规,不能只图眼前的利益,而是要从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角度去大胆探索实践,要在推动“人才下乡”“人才兴乡”方面进行试点。比如在城市消费模式方面,为了吸引更多的城市人到乡村去消费,一些地方推出招募“新农人”的活动。通过认养土地或支持乡村特产的方式,让城市市民成为乡村“新农人”,既满足他们的田园梦,也推动了城市消费观念和消费模式的转变。通过“新农人”活动,带动乡村旅游发展和农产品就地市场化,促进“城市消费”向“乡村消费”延伸,不仅能够吸引更多人才到乡村发展,而且为乡村振兴发展注入了持续的动力活力。(作者系天府评论特约网评员)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