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人于危难需要“智勇双全”

http://www.scol.com.cn(2020-10-5 8:10:10)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吴海霞
作者:吴海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近日,山东金乡初一学生王恒烨试飞无人机时,发现一名落水老人。王恒烨跑过去后没有贸然下水施救,而是先让老人抓住河边排水管,再迅速找来一名成年男性帮忙,用绳子将老人救上岸。

  见危不救缺失“人性”,盲目施救缺失“理性”,只有“见义智为”才能兼顾“人性”和“理性”。由此而言,这不仅是一次成功的救助,也是见义智为的样本,更说明救人于危难需要“智勇双全”。

  见义勇为是一种崇高的道德。过去,在我们的道德教育中,总是片面强调“勇”的一面,而忽略了“智”的一面。社会在变迁,时代在进步,在“生命大于天”的观念被人们接受的今天,没有谁比谁更重要,被救者和救人者的生命同样需要保护。因此,我们要树立“见义智为”的观念,这既是肯定见义勇为精神,更鼓励倡导科学、合理、有效的施救。在美国,法律规定见义勇为的前提是“量力而为,安全为上”,这实际上就是“见义智为”。我们要看到,“见义智为”是文明理念的进步,更加体现人文关怀,它不代表着正义的消失,而是现代文明对于道德理念的“修正”,是生命观、价值观的更理性表达。

  鲁迅先生说过:“无谋之勇,非真勇也。”这里的“勇”,绝不等于莽撞冲动。见义勇为需要有勇有谋,一个人在关键时刻能够挺身而出,并且依靠智慧取得最终的胜利,才能够更好地保护生命,才能更好弘扬美德,利他利己。现实生活中,有一些人盲目出手相救,结果赔上了自己的生命,这样的见义勇为虽然值得尊敬,但并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结果。最近看见多起下水救人的人溺水死亡,有的一次就淹死了几个大学生救援者,实在令人扼腕叹息。可以说,不恰当的救援行为酿成惨剧,这样的事情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了。对此,我们要吸取教训,在见义勇为时,不能忽视行动的科学性,避免义举酿成“悲剧”。

  见义智为是一门技术活,这门“技术”需要我们人人掌握。救不救是个道德问题,但怎样救却是个智慧问题,我们的血性、勇气、正义感,都应在更理智的轨道上运行,这样才能兼顾“道德”与“科学”。因此,在弘扬见义勇为精神时,生命教育、科学方法教育也应该同步加强,这也是见义智为的理论基础。挺身而出、乐于助人是必须的,但救人者需要冷静考虑现实条件、客观规律和自身状况,充满智慧地挺身而出,用与自己能力相匹配的思维,明智抉择,科学施救,才能保证行为的有效性,才能更好地施救,结果才会是皆大欢喜,落难者得救,救人者平安。这样既符合人性,又充满道义,无疑是最佳选择。

  勇为是前提,智为是方法。倡导“见义智为”,体现的是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我们希望看到社会上涌现出更多道德高尚的人,但要尽量降低人们因遵从道德而付出的代价,让“人性”的光辉与“理性”的方法相得益彰。(作者系天府评论特约网评员)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