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荒”是咋“闹”起来的?

http://www.scol.com.cn(2020-5-15 8:33:27)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沈道远
作者:沈道远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近日,《半月谈》就基层“医荒”问题,进行了采访报道,引起了舆论关注。基层“医荒”严重到什么程度呢?记者给出的几组数据让人触目惊心:2019年,某市里给某县批了10个事业编制指标用于县医院招人,条件放得很宽,只要是医学本科,不需要考试,报名就录用。结果只有6人报名,其中3个中途退出,最终仅招到3个,作废了7个指标;北方某县医疗系统已经20年没有组织事业编制的人才招聘,40岁至55岁之间存在10余年的人才梯队断层;2014年某地送出6个定向委培生,2019年毕业,4名同学违约,只回来2个,违约率达66%。

  虽然只是简单的几组数据,但已经足以说明基层“医荒”的严重程度。基层闹“医荒”,谁来守护基层群众的健康呢?就近就医是无数基层老百姓最为朴素的诉求,可现在部分地区连提供服务的医疗人员都没有,如何满足他们基本的看病需求呢?

  村社区闹“医荒”,病人就只有往县级医院跑;县级医院闹“医荒”,病人就只有往省市大医院跑。这一方面增加了病人看病的时间和医疗成本,另一方面也增加了上级医院的医疗负荷,由此更衍生出“看病难”“看病贵”“就医体验差”等一些系列问题。因此,必须从根本上破解基层“医荒”,把基层医疗人才引进来,留下来,让他们以优质的医疗服务护佑基层群众的生命健康。

  要破解基层“医荒”,首先要给“医荒”现象把把脉,搞清楚“医荒”是如何闹起来的。总的来说,基层闹“医荒”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专业医学人才的“引不进来”,二是基层医疗人才“留不下来”。

  “引不进来”,一则是因为某些地方的医学人才招引的门槛设置过高,没有结合基层实际和人才市场规律,比如硬性对本科学历、年龄、服务年限等提出了严格要求,将很多医学人才挡在了大门之外;二则是给出的招引政策分量不足,工资待遇不高,缺乏市场竞争力。比如,媒体报道,县里医生平均工资6000元,而到省里就上万元了。如果地方的招引政策缺乏干货,一个本科医学毕业生肯定愿意留在省城。这是社会经济人的正常理性选择。地方财力有限,肯定不可能一味靠砸钱“抢人”,因此,招引人才的政策,还需要打好“组合拳”,比如在住房、就学、职称评定等方面多下功夫,提高人才招引的政策吸引力。

  “留不下来”严格来讲,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正常的人员流动,二是大规模的人员逃离。如果是正常的人员流动,这个无需担心,因为人员有进有出,维持总量平衡,并不会造成基层“医荒”。最值得担忧的是,基层医疗人员大规模的跳槽、辞职,他们的突然离去,会导致基层医疗服务质量大打折扣,甚至使得医疗机构无法正常运转。一般出现这种情况,问题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私立医院和上级大医院出高薪挖基层医疗人才墙脚;基层医院晋升渠道有限,日常管理繁琐,限制医疗人才发展;基层医疗工作环境太差,工作压力大,责任多,工资待遇低,付出和获得不成正比。

  基层“医荒”本质上是人才“引进来”和“留下来”的问题。其实,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比如农村学校的“教师荒”、乡镇机关单位的“用人荒”等。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还是要回到经济发展上,尤其是统筹区域平衡发展上,只有当经济发展了,社会配套环境优质了,地方财政家底更厚了,才能让相关专业人才安居乐业,为基层老百姓提供更好的医疗、教育等服务。
相关评论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