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文化教育 >> 正文
减负押宝"减少考试次数"恐怕又难如人愿
http://www.scol.com.cn(2019-11-15 7:48:07)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隔山打鸟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14日上午,教育部召开通气会提出,减负不是让学生没有学习负担,而是要优化学生的合理负担,学校要减少考试次数,不得公布考试成绩和排名,坚决禁止分班考试,实行均衡编班。(11月14日,中国新闻网)

  众所周知,考试是一种严格的知识水平鉴定方法。通过考试可以检查学生知识掌握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同时也从一定程度上检验老师的教学质量,以便及时发现差距、补短板,在随后的学习和教学方法上作出相应调整。考试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夏商周时期,而学生负担过重问题的出现也不过就十多年时间。由此看出,学生负担过重不是随着考试的出现而出现的,考试并不是造成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的"罪魁祸首"。

  其实,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已经不是一个新问题,一段时间以来,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把为学生减负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出台了不少的减负举措,如:严禁校内开设补习班、禁止在职教师参与有偿补课、减少学生家庭作业、不准开设奥数班等等,但最终收效却并不如愿。如今,再从教育部的层面提出"学校要减少考试次数",在笔者看来,这一举措不仅很难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的问题,反而还会增加家长负担。不乏会在社会上催生出一个专为学生做测试的新行当。

  常言道,孤掌难鸣,事出有因。先不妨对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的问题来一个追根溯源。目前在读的中小学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他们往往承载着家庭的美好梦想和父母过高的期望,从现实看那些随处可见的招聘广告,有几个不是动辄要求高学历、高文凭。作为父母谁又不愿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傲立在竞争激烈的社会,奔一个好的前程,拥有一种高质量的生活。但对于绝大多数的普通家庭来说,要实现这一梦想,其前提自然是能上一所好的大学,选择一个好的专业。可是上好大学、选好专业,高考正是摆在大家面前的"独木桥"。回过头去看,近年来的高考成绩,没有最高,只有更高,可称得上是学霸之间的"缠斗"。想要在高考中脱颖而出,只有在平时的学习上下功夫,这种压力层层传递,从上学第一天开始就随之而来。正所谓一步掉队,全盘皆输。时下,在学生中流传着一句话"读书如进隧道,幼升小是起点,高考是终点",学习竞争的激烈可想而知。

  虽然,近年来,各级教育部门三令五申为中小学生减负,但这负却是越减越负。毕竟这负担不仅仅来自学校,还更多地来自望子成龙的父母,当然也来自社会。从表面上,这些层出不穷的减负举措在控制校内补课,阻止在职教师有偿补课,减少家庭作业、减少考试次数上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样的举措却又滋生出校外补习,父母的课外作业以及一些名校和民办校的"择优"考试。要说这一场场的减负有获益者,那就是校外一些针对中小学生补习,甚至是与名校挂钩的培训机构。校外补习班"一位难求""堂堂爆满",无疑又增加了家长新的烦恼。相信谁愿花钱买煎熬,只能说这是家长为了孩子不输在起跑线的无奈选择。

  学生学习负担过重这一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成为基础教育阶段的一大顽症。学习负担过重不仅导致青少年过度疲劳和忧虑,身体健康受到伤害,违背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初衷。还让家长背上了沉重的经济和思想的双重负担。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已成为教育界和全社会的共识。笔者认为,一个两个学生的学习负担过重可能是个人的问题,而个个学生的学习负担都过重,则应从制度的角度去审视。为中小学生减负应当跨出负担表象的圈子,不能简单地就事论事,还得从治本上着力,不妨把减负的目光从学习时间长短、作业轻重、考试次数多少上,转移到分阶段的课程调整上,转移到素质教育的强化上,转移到高考制度甚至是选用人政策的改革上,让社会上存在的超前教育、拔苗助长的观念随着"指挥棒"的转变而转变,让家长的焦虑随着"指挥棒"作用的发挥而逐渐消失。(作者系天府评论新闻观察员)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