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时事政治 >> 正文
扶贫扶志“骂一骂”又何妨?
http://www.scol.com.cn(2019-10-30 7:45:33)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沈道远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近日,一条名为“云南一扶贫工作者‘骂’贫困户”的内容在自媒体和朋友圈刷屏。有网友看过视频后认为,说“骂”有点过了,这位扶贫工作者其实是在教育贫困户,她虽然情绪激动,却说出了一些实在的道理。(10月28日 澎湃新闻网)

  云南这位扶贫工作者,因为“骂”贫困户却意外地收获了网友无数点赞。最主要的原因是,她“骂”到了点子上,“骂”到网友的心坎上,更骂到了“扶贫更要扶志”的议题上。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爱之深,则责之切。扶贫干部“骂”贫困户,不是因为恨,而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她希望贫困户克服“等靠要”思想,借助扶贫政策,学会自食其力,自力更生。所以,严格地说,扶贫干部的“骂”是教育,是引导,背后藏着对贫困户的温情。

  “扶”, 形声字,从手,从夫,夫亦声。可见,“扶”的本意为,用手搀扶他人,这个动作释放的是善意的帮助,换言之,是人与人之间的情分,而非本分。照此逻辑,“扶贫”从字面意思讲,即对贫困之人伸出援手,在他们困难的时候,帮一帮,拉一拉。但是,要真正走出贫困,摆脱贫困,光靠外力帮助是远远不够的,最为关键的还是,要自己努力奋斗,靠双手创造幸福。

  你永远也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同理,你永远扶不起一个不想脱贫的人。扶贫先扶志。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遗憾的是,在扶贫的过程中,不少扶贫干部都遇到过一心只想“等靠要”的贫困户。这些贫困户坐拥“贫困政策”,心安理得地过上了“没有钱、没有粮,自有那扶贫干部送上前;没有路、没有房,政府给我们造”的日子。好政策让他们放纵自己的懒惰,让他们患上了“依赖症”,舍不得摘掉“贫困帽”。

  对于这种“贫困懒汉”,扶贫干部没少花心思,没少下功夫。有的苦口婆心讲道理;有的绞尽脑汁拉感情;有的愤怒地批评;有的耐心地引导。但始终有一些“贫困懒汉”觉得,扶贫政策是政府给的,不要白不要,要了还想要。似乎在他们的逻辑中,国家的扶贫资金就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是老天对他们的恩赐,而自己是个幸运儿。

  可是,殊不知,这些钱都纳税人辛勤的汗水换来的,是他们不懈劳动创造的。如果纳税人知道自己的钱,被用来养了一群“贫困懒汉”,试问他们的心中会作何感想?他们是不是也想冲到“贫困懒汉”的面前去“骂”几句?贫困不可悲,不可耻,可悲可耻的是,贫困户一边享受着扶贫政策,一边不求上进、懒惰贪婪。

  扶贫羊刚送到家中,转身就成了盘中餐;救助金刚拿到手上,立马就化为了杯中酒;介绍的公益性岗位,没几天就撂挑子了……这样的贫困户心中难以寻觅到“立志”的踪迹。扶贫不养懒汉。对于这种贫困懒汉,不能只有和风细雨的好言相劝,更需要当头棒喝的刺耳声音。因此,有时候“骂一骂”贫困户,也是负责任的一种表现。“哀莫大于心死,悲莫过于无声”。当扶贫干部面对“贫困懒汉”连“骂”的念头都没有了,或许,那才是最大的悲哀。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