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愿意”是高尚的爱国情怀

http://www.scol.com.cn(2019-4-9 9:23:57)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贾合祥
作者:贾合祥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切为中华民族掌握自己命运、开创国家发展新路的人们,都是民族英雄,都是国家荣光。中国人民将永远铭记他们建立的不朽功勋。”新中国成立以来,共和国的建设者如星河灿烂,他们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将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推向前进。我国核物理学家王承书,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之一,她的三个“我愿意”精神,特别令人深思。

  1958年,当我国筹建热核聚变研究室时,46岁的王承书面对钱三强的邀请,毫不犹豫地说出:“我愿意。”两年后,钱三强再次邀请王承书,希望她负责高浓铀研制,面临再次改行,她第二次说出:“我愿意。”1964年,当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王承书面对自己将隐姓埋名一生的抉择时,她第三次回答:“我愿意”。由此,王承书在三个“我愿意”中,为祖国奋斗奉献了自己的一生。

  “我愿意”,三个字,一辈子,坚定中,表达了新中国一代科学家、建设者的赤子情怀。王承书刚回国时,就有人问她要不要参加一个党派,她坚定地回答:“我就是冲着共产党的新中国回来的,要入我就入共产党!”现在,党的信任、国家的重任到了自己面前,还有什么理由吞吞吐吐呢!正是有着这样一代科学家、建设者,不为名、不为利,革命理想高于天,把自己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无私无畏,艰苦奋斗,我们从战争废墟上建立起来的新中国,才突破帝国主义的封锁重围,战胜各种困难,真正站起来了,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我愿意”是一代建设者的选择,为了祖国强大,为了人民幸福安宁,为了“两弹一星”,像王承书一样的“我愿意”者很多,他们将青春、将一生全部都献给了茫茫戈壁,在新疆马兰烈士陵园,为了新中国的核试验,就有400多位烈士长眠在这里,他们生前默默无闻,隐姓埋名,甚至连家人都不知道他们到哪里去了。他们舍小家为大家,牺牲了自己的一生,为新中国建立的功勋注定代代不忘,他们的英名也注定千古流芳,他们用“我愿意”的奉献精神,筑起了一座中华民族的伟大丰碑。

  长江后浪推前浪,中华自有接力人。在祖国的科研前沿,钱学森、南仁东们未竟的事业,早有后来人,继续追逐着科技强国的梦想;为保护国家重点试验平台,黄群、宋月才、姜开斌壮烈牺牲,但他们的战友在继续坚守……伟大的祖国,一路走来,不断强大,正是因为有着一代又一代像王承书一样“我愿意”的科学家、建设者,他们都是以祖国强大、人民幸福为己任,爱国奉献、积极担当,艰苦奋斗、不屈不挠,创新创造、开拓进取,干事业像钉子一样扎扎实实,为祖国和人民像燃灯一样不惜燃烧自己,为了报国理想,为了伟大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我们都是奋斗者,我们都是追梦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离不开一代代中国人民顽强拼搏,砥砺奋进。打赢“三大攻坚战”,实现全面小康目标,把我国建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任重道远,前进道路上依然有着很多的艰难的考验。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我们要一棒接着一棒跑下去,每一代人都要为下一代人跑出一个好成绩。”为此,我们人人都需有王承书一样的“我愿意”精神。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实干以兴邦,奋斗代代传,王承书的“我愿意”彰显了其高尚的爱国情怀,更当成为今天我们每个追梦者的爱国情怀。(作者系四川在线特约网评员)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