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文化教育 >> 正文
人工智能“催课Call”不妨推而广之
http://www.scol.com.cn(2019-3-13 10:36:07)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邓海建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我是杭电辅导员智能语音助手小AI,今天发现你旷课了,课程是《高等数学B》”——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大二学生小吴接到一个电话,提醒他已旷课。这是学校“易班”网络平台新推的“上课啦”智能应用。目前这个应用已覆盖全校50%以上的课程,运行两周来,同课平均出勤率比上学期提高了7个百分点。(3月12日澎湃新闻网)

  实时随机的点名验证码、人工智能的出勤统计术,无须科任老师斗智斗勇,AI直接发出连环“催课Call”——如此一来,不仅偶尔遗忘的同学还有个补救的可能,蓄意旷课的同学估计亦是无处藏身。假以时日,如果再标配上刷脸的精准识别技术,“工业化教育”向“智能型教育”转变的路上,起码硬件会更为精良。

  魔高一尺,“道”自然就该高出一丈。前些年,不少媒体曝光过高校“替课”乱象:国内一些高校开始流行起替课的“生意”,在课堂上替“雇主”喊次“到”就可以轻松赚到一二十元钱。“有偿替课”俨然已经形成了产业链,一些高校学生专门建替课QQ群,做起替课中介,明码标价,有的“替课族”能月入千元。替课也借势“互联网+”玩起O2O,这确实叫人惊掉西瓜。不过,某个层面来说,高校点名系统的滞后与BUG,也是明摆着的事情。作为硬约束的点名制度,就像社会秩序的法治底线一样,是兜底高教秩序的基本设计。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人工智能“催课Call”,虽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上课主动性的问题,但毕竟营造了一种刚性约束的机制,起码让学生对课堂能多一些敬畏。

  本科不牢,地动山摇。不久前,教育部发布了《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至于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则是改革开放以来,教育部首次专门研究部署本科教育的会议。正式取消“清考制度”也好、严查学术失范行为也罢,大学“抓本科”的基础,还是日常的课堂建设。一方面,出勤率是课堂建设之本。不来听课,何以“习得”?平时不抓课堂,毕业何以“严出”?另一方面,校园APP当用在刀刃上。尽管《2019年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要点》等提出要清理乱七八糟的校园APP,破解“打水刷课都要APP”的泛滥之症,但是,类似“上课啦”这样集成度高、实用性强的教辅类APP,仍是教育信息化的大势所趋。

  “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媒体记者中出现了一个“新面孔”——AI记者助理“小白”。可以想见的是,AI在公共治理中的应用场景必会更为司空见惯。教育与AI的融合,不是一种形式主义的“强融”,而应该是因时因地的有机共生。人工智能“催课Call”没有冗杂的界面、没有商业的心机,既不会绑定隐私、也不至束缚生活,倒逼学生强化自我管理,辅助教师把控课堂生态,起码是学生管理领域的有益尝试。

  在校园APP做减法的当下,人工智能“催课Call”倒不妨推而广之。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