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文化教育 >> 正文
擦亮春节“文化符号”,唤醒民众文化自觉
http://www.scol.com.cn(2019-1-26 9:16:46)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林霜
作者:刘天放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在中国的所有传统节日中,春节是最重要的节日,也是全球华人最隆重的节日。春节被视为中华民族最为醒目的一个“文化符号”,承载着团圆、亲情、和谐、伦理等深刻内容,是对过去一年的回顾,更是对新一年的美好向往。因此,无论离家多远,多要回家过团圆年,以享受阖家团圆的美妙时光。

  春节,有着独特的历史文化渊源,其源头是节气与祭祀,产生于农耕时代的传统习俗,却由于其自身强大的生命力得以传承。如今,有些风俗面貌依旧,基本保存下来;而有些则以一些新的形式延续。而无论如何,春节饱含的团圆、亲情、和睦、思念等,已成为中国人的一种情感祈求和寄托,沉淀为民族习俗、文化传统、性格表征。因此,过好春节,增强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增加浓浓的年味儿,对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这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里,从“腊八”开始,到正月十五闹元宵,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大江南北,无不充充盈着“年味儿”。回家过年,永远是每一个中华儿女最难以割舍的精神寄托,那是对家的惦念、牵挂、忠诚。如今,过年的内涵已呈多元化,但无论怎样,过年已深深印在绝大多数中国人的心中。而一少部分国人对于春节的文化意义上的认识不足,我们最需要做的,就是要让过年在新时代仍然闪烁优秀传统文化的光辉,以彰显其魅力。

  春节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就是“团圆”。团圆,就是全家聚集在一起。“圆”是过程的结果,暗合了中华民族对家庭生活的温馨而严谨的态度。春节期间,与家人团聚,表达亲情,给长辈和亲朋好友拜年,并将这种情感延伸。铁路大概是中国最能感受到春节文化核心的一个部门。每到年关,30亿左右中国人乘火车回家过年,就是“团圆”这个文化核心最直接的体现。有“情”在,“团圆”就在,春节文化的核心就在。此外,公路、航空、水路中,那急着回家过年的人们,都表达了情归故乡的渴望。父母的期盼、孩子的笑脸,这些不都是传统文化中亲情、孝道、深情的体现吗?

  有人说,如今年味儿已淡,可事实并非如此。年味儿是大街小巷的张灯结彩,是琳琅满目的满屋子年货,还是家人团聚时的一顿饺子,是窗外燃起的一阵鞭炮、一片烟花。年味儿,还是古老而亲切的一句“过年好”,是拜亲访友、你来我往的相互惦念。年味儿,还是舞龙舞狮的那份热闹、喜庆,这些都是“年味儿”。只要还有春运,还有饺子、灯笼、压岁钱、春联、闹元宵……年味儿永存。

  客观地讲,春节的某些习俗确实在改变。日益富足的中国人,早已不再把过年当成穿新衣、品佳肴,改善生活的一个良机。就连拜年的方式都变了,多是通过手机、电话等新方式拜年。人们的生活方式变了,传统年俗也会有所改变。然而,形式变了,核心却没有改变,春节这一“文化符号”犹在。虽然人们准备过年的时间比过去缩短,但大家过年的心情没有任何改变。因此,注重春节文化的内涵,让人们永远牢记长辈、家人、团圆、亲情等,以使这些人间美好的情感继续延续,不论显示中国人开始自由流动的特色“春运”,还是微信、短信、电话拜年,还是电子或数字取代了蜡烛或鞠躬这样的传统,形式变了,但过年的含义始终没有改变。

  春节这一“文化符号”永远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道美丽而永恒的风景线。让我们传承它,把它擦得更亮,使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发扬光大,如此就一定会不断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认知、认同、尊重、敬畏。而且日积月累,不断夯实基础,那么,唤醒民众的文化自觉意识,理性的文化认同才能得以实现。而过年,也一定会越过越有年味儿,过出传统文化的精彩。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