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时事政治 >> 正文
基层一天换4次横幅折射几多问题
http://www.scol.com.cn(2019-1-30 8:18:24)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汪东旭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不管什么事,条幅先挂上。”中部一名村支书说,当地有个“土办法”,听说有检查,立马准备条幅。“比如,最近考核扶贫成果、考评扫黑除恶成效,那么标语上墙、横幅上街,肯定得做啰!”有的地方还要安排专门人随时更换横幅,一天来几拨检查队伍,就要在乡镇大门换几次。“最多的一天爬梯子换了4次。”(1月29日《半月谈》)

  拉横幅是一种宣传方式,这种方式与过去刷白墙、放广播等方式实际上没有两样,都是为了宣传政策、营造氛围、推进工作。基层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内容琐碎,通过宣传造势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这本身没什么毛病。不过,为迎接检查,一天更换4次横幅,却逾越了应有的限度,背后至少暴露了几个问题。

  一是基层迎检任务繁重。以前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事实上,基层的身处的格局好比是“上面千把锤,下面一根钉。”作为承接各项顶层设计的“最后一公里”,乡镇等基层单位要完成几十个县级部门的常规工作与临时任务,可谓一点都怠慢不得、一个都得罪不得。尤其在岁末年初这样的关键节点,总结、迎检、考核等等工作扎堆,基层单位可谓是任务重、压力大,基层干部更是“累觉不爱”。

  二是存在形式主义作风。工作实效体现在平时,而不在年底的一次检查。年终考核检查只是“点”,而非“面”,以“点”代“面”,认识可能片面。也就是说,如果考察组能够在平时,就通过不打招呼的暗访对落实情况有一个客观全面的了解,也就不需要基层在迎检时立马更换横幅以示重视了。这种“临阵磨枪”的无奈应对,表面在下级敷衍应付,根却在上级不较真碰硬。如果上级工作扎实,问一问来往的百姓,自然就知道宣传工作做得如何。正是上级只关注表面功夫,检查考核浮于表面,才助长了拉横幅式的形式主义。

  三是拉横幅式的宣传手段稍显落伍。基层的宣传手段,在经济水平日益提升之后,也不断更新换代。以前,村口喇叭一响,劳作的人们大多会停下手中的农活听听国家政策、村务村情。此后,在公路边的楼房刷白色标语、在两颗大树中间拉横幅等等,渐渐成为主流。现如今,在一些基层单位,也已经开始普及LED显示屏等现代化工具。这样的方式,显然比拉横幅更经济环保,还具有循环使用等优点。因此,一天换4次横幅,或许也有宣传手段太过时的原因。

  一天更换4次横幅,这样的情况可能是个案,但透过个案,也能洞悉许多真问题。这些问题,既有上级检查重形式不重内容等原因,也有基层工作方式过时等原因。实际上,除了拉横幅,可以做的还有很多。上级部门多点不打招呼、直插现场的暗访,少点层层陪同、走马观花的明察,建立长期调研的制度化机制,如实掌握基层工作情况;下级部门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平时履职尽责、服务为民,把重心在于为民解难事、办实事上,少些虚头巴脑的“假把式”,多些真抓实干的“真把事”,才能真正将工作做进基层百姓的心坎上,才能让老百姓的口碑,代替挂了又换的横幅。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